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机遇 新挑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及其敢于探索、勇于献身的伟大品格,反映着世界风云的涤荡起伏,同时也演绎着如歌似梦的天地玄妙,创造出一朵朵世人瞩目的璀璨奇葩。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加快,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扑面而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又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历史何去何从,高中历史教学路在何方?本文就此作一些肤浅的思考,以期同仁们扶正。
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新的历史课程内容
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枝,人类进入21世纪,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成为最能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正是应运了时代的需要,可谓生逢其时。新的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新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历史新课程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时代性上可以反映在:(1)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气息,对历史的脉络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同时对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和语言有新时代的特色。(2)历史课程内容反映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等最新的史学观点、理论。(3)历史课程内容与学术发展、历史学科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学习状态、社会生活相联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础性则主要体现在:高中历史教育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打基础。因此,许多内容都是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并作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让具有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块,以满足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不同需求。
2、焕然一新的新高中历史课程内容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上做了大胆地调整和更新,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与社会进步联系的课程内容
比如在必修课程《历史Ⅱ》中,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在必修课程《历史Ⅲ》中,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这就打破以往历史教科书的呆板、条条框框等限制,具有时代气息。
(2)更注重面向世界,把握宏观
随着我国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为此,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使世界史的总量上升到了全课程总量的40%左右。如必修课程《历史Ⅲ》中,增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等内容。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增加了“梭伦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选修课程“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增加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专制理论”;选修课程“探索历史的奥秘”中,增加了“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化”和“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密”的内容。这必将更有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并能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对历史的宏观、整体认识。
(3)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如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等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历史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感悟历史发展。
(4)及时地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吸收了史学界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在选修课程“探索历史的奥秘”中,增加了带有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前沿成果互相渗透交叉的“人类起源之谜”等内容。
3、新的结构形式和评价机制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某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专题学习,能较好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课程评价上,主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倡导历史教师主体评价的同时,欢迎和吸收社会、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同时树立历史课程评价的目标观。
二、正确处理好历史新课程中的四大新关系
1、处理好新理念、新理论与历史学习、探究的关系
历史学习与探究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应用一定的理论与理念来指导。在高中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应注意渗透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热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权,讲究人性、人道;以公正、宽容的心态看待各种文明;可持续发展观;与国计民生、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及其理念,同时把握好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人类文明演进、现代化等理论。
2、注意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旨在强调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历史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优良的人格品质、科学历史观、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等。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稍有调整,更多地加强对历史探究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历史,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品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三维目标同时绽放出时代的花朵。
3、辨证看待课标与教材、教参的关系
我们知道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它的灵魂是历史课标;历史教参是对历史教材的解读与补充,是教学的辅助材料。在教学中,老师们应依托课标和教材,但要敢于跳出教材看教材,多思考课标、教材、教参相互衔接是否合理,可探索、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和教参。依据课标,把握重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历史领域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对教材、教参要相信但不要迷信,要依托但更要探索与创新。
4、处理好必修与选修、通史与专题的关系
历史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它注重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素养、人文素养;历史选修课程是为一部分对历史学科有兴趣,有一定历史素养及高考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必修是共性的,选修具有个性化,其前提是学生主体、学生自立,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各地各校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是模块单元体专题形式编排,其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其一要注意通史与专题史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某一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其二要依据新教材的有关问题,探寻更高层次、更严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三要在教学中不能就教材讲教材,就模块讲模块。历史的发展有因果性、关联性,但新教材各模块之间没有严密的因果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一些模块内的单元内容,以更有历史的特色。
三、调整自我,更新方法,合作互动,迎接挑战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改的成功与否。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更新理念,改变方法,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熠熠生辉。
1、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面对新课程标准,广大历史教师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使历史教学焕发生机,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现象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应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域不同,教学手段现代化可以分步实施,要加大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教学网络,多制作优秀的教学软件,实现历史软件资源共享,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现代化。
2、转变老师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中,一是解决好老师的角色转换,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高中历史教学由历史老师一人唱主角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民主、和谐、热烈、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都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学中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天地。
3、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其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历史学习观,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合理地安排学习程序,采取适合自己个性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老师应精心设疑,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多为学生创造历史考察、调查、探究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展览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高中历史新课程真正进入全新的轨道。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改的帷幕已经拉开,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只争朝夕,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全面实施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诸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真正使高中历史教学闪出新时代的光芒。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