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主题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背景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其宗旨就在于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入手,将我们的教育从培养“知识型”学生的教育转变到培养“能力型”学生的教育。由于新课程的革新是在教学理念上,其实施必将带来教的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再单纯按照以前的学科体系,分门别类,严格按照知识点来教授教材内容,一方面不适合当前知识越来越呈现跨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内容繁杂,体系庞大,也不适宜学习者的学习和接受,更不用说利用其来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育不容乐观,它表现为一种接受教育。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在承传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学习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全方位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事实证明,必须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

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根据我国的教育专家,在国内1万多名中学生的一项对中学各学科喜爱程度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处境最为尴尬,思想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最不实用,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我们认为,如果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理论不做新的尝试,思想政治学科的前途是暗淡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讲义讲到尾”的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

因此,必须要在学习内容和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寻找出路。主题式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我们提出的政治课主题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符合培养现代人才的要求。本课题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提出将高中政治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形成政治课主题式学习模式,通过一个学年的教育实验,观察学生在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以优化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达到多赢的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为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做出新尝试。

将主题式学习和思想政治课相整合,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死气沉沉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吹进了一股春风,激活我们学生在课堂上日益萎缩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落后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给我们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可以拓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外延。

研究性学习要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仔细研究情况或问题,有条理地讨论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合理、充足的论据和证据,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从学习目的来看,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他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习的内容来看,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而不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内容和理念再次得到强化,学生的学习模式不但符合我们教育专家钟启泉等人提倡的教育理念,而且扩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外延。

3、有利于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观念的新实践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只有有了强烈问题意识才有创新,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开端,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吕型伟先生曾经大发感慨:“为什么中国没有第五大发明,第六大发明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办?问题意识作为创新精神的起点,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否则,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真正的培养有创新观念的学生。主题式学习的研究正好可以改变我们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过分强调灌输的弊端,探求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的新实践模式。

4、有利于观察和培养学生其它素质的发展,包括合作学习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有人对“现代人”应具有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是具有合作精神和竞争观念。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既自尊、自信、自强、又善于团结和尊重他人。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我们过分的强调了竞争精神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主题式学习相整合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主题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也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意识到协作学习对于解决一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来说,只有体验到合作学习过程的愉快和结果的成功,我们的学生才能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意识到一个集体的竞争力需要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努力,而主题式学习模式正基于小组分工学习的基础之上,无疑对我们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的培养是十分有好处的。

5、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教学弊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有思想的学习者。

现今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和保护。学生对世界本来就充满了疑问,好问应是人之天性。我们认为,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这种方法如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课内课外都太追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特别是政治课,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样的教室就会成为“智慧的屠宰场”。富有智慧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是自立的根基,没有思想的人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或工具。但是,思想的产生在传统课堂学习中是很罕见的。现代教育需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创造力,有探究精神,每一个学生至少是他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希望主题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有利于将政治学科教学与经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更好地发挥政治学科的应有功能。

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令政治课教学永远充满魅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简述

20是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以探究为基点来重组基础教育。欧美各国强调“主题探究学习”“应用学习”、“设计学习”;日本强调“综合学习”;台湾提倡“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我国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2001年初,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特别设立的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形态,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即在学科教学中注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目前的教育改革。在我国,李智君、张晓沛老师在《基于网络技术的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中,武健老师在《主题化──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学 》中,李洁老师在《问题·主题·课题─关于问题中心课程的研究与认识》中,邹晓华、庄善洁老师在《浅谈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主题标引》中,曹晓明老师在《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中,均提及了主题式学习方式,或对主题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然而,在所涉及的对“主题式学习”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对高中政治课程与主题式学习的整合作出明确和深入的探讨,这正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动因所在。

三、课题的界定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主题式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组织良构,利于探究”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提倡主题式学习,它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进而有利于新课程的各项目标的达到。一方面,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构筑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良构的资源环境,在主题式学习中,由于学习内容是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同时主题又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集中,有序,同时由于整个学习内容的组织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利于资源的拓展和扩充,在学习内容的“质”和“量”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主题”的属性,体现教学同“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体现高中政治课的特点。选择一些同自然,社会,生活相接近,学生又很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题式学习模型图

主题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其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构筑一个适合主题学习的环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以适当的辅助和指导,因此,同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不同,主题式学习更讲究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设计”,更注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提供方便,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同时,由于主题式学习是一种围绕特定主题的“开放式”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主题式学习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就是主题设计,它直接关系到主题情境创设的好坏,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好的的主题设计就是要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紧扣“主题”这个核心,抓住“教学目标”这根准绳,给学生创设一个带有一定探索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网络等新兴媒体和技术的出现,为主题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应用环境和主题研究环境,特别是在主题拓展和相互交流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我们研究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主题式学习,将从高中思想政治主题探究学习之主题选择、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和检验结果五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开展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政治课学习模式。

2、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发挥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高级思维能力。

3、将高中思想政治与主题式学习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并最终能写出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原理,新课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的互动,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而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则提供这样一个共同探索,互相学习的和谐环境,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应当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即提倡教育是知识教育与情感发展二者的结合,这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思想。

  “学会如何学习”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之一。主题探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一次将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这在人类心理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对教育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本主义主张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高到教育的首位,使人们将人性特别是人的创造性和教育本质联系起来。在我国学校教育过多的重物轻人,重人力轻人性的现状下,人本主义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

3、建构主义教学观

20世纪后叶,针对传统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弊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基于人们对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新认识之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于西方。时至今日,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仍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现实的教育教学。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哲学的精髓也在于说明经验的中心应该是主体在有目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也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正是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揭示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以上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4、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学习观

第一,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主动地、创造地解决问题与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过去,国内也有不少人探索过自主性问题,但是主要在劳动、自我保健、思想品德等方面,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不少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却因为条件限制,未能打破困境。网络探究学习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资源上为之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第二,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890年代以来,随着高考竞争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分数,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成为优胜者,必然受到人们正面的评价,反之,人们则否定之。可人人都知道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就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理解与和睦共处,而不是人人争斗,相互倾扎。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的四大支柱中提出了“学会共同生活”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的理解、合作与互助。主题式学习不是要强化在激烈竞争中的个体行为,而是要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三,发展性学习(Expansibility learning)。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在某一个年龄段,总有先后、快慢之别,但个体发展成熟化之后,智能的差距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就有了学校成绩平平,进入社会成就不俗。甚至学校成绩很差,进入社会还比较成功的现象。主题式学习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六、研究原则:

1、人本化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师的指导应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处理好收与放,导与行的关系。

2、发展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3、应用性原则:

在课题的选择上从教学现状出发,切实注重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实事求是,以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七、研究的内容

1、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理念理解

2、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主题选择

3、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任务设计

4、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活动评价

5、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的特征分析

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科与主题式学习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实验对比研究法:实验以高一部分班级为主要对象,在自然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同时暗设对比班,严格控制无关因素和实验因素。

3)、经验总结法

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线段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4)、综合观察法、个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

运用观察法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运用调查法以获得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个案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2、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对于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科运用的成功与否,我们将加强教师的相关知识与理念培训,计划每周2课时,持续3个月。

2)高中政治主题探究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组内学生要进行分工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科学家、侦探或记者,以促进学习者的探究活动。

3)高中政治主题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即围绕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策略,"中心"可以是一个主题、一个单元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课程的焦点所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呈现、修改和完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是活动目标的所在。将问题设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而非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或技能。

4)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建立知识基础,支持问题解决,检验和完善问题解决。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必须学会在信息世界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要学会查找哪些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相符合的信息,同时要学会排除干扰信息,他们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并判别其可信性、可利用性和相关性,他们也要学会使用适当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结论并且与别人进行交流。

5)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成果,例如制作录像带、撰写文字报告、或制作图像幻灯片、超媒体或报纸,要求学生每次都要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信息。

6)高中政治主题探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应当指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提炼主题,基于真实生活的探究,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真实生活建立联系。

九、研究对象:学校高一年级共十四个班,四个实验班,其余的为参照班。

十、研究步骤

我们准备分四个阶段,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手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1、准备阶段:20065月——20068

1)撰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主题式学习的研究》的研究方案

2)就“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分别对学生的政治学习现状进行前测调查。

3)对本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2、构建阶段:20069月——200611

1)收集相关信息,分析现状,制定实施策略

2)确定主题,在本校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这一学习模式进行实验教学

3、推进阶段:200611月——20073月。

1)运用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模式,推动政治课堂教学的转型。

2)定期举行政治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举行研讨“沙龙”,对观摩课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

3)构建并完善高中政治主题式学习模式。

4、总结阶段:20073月—20078月。

1)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3)展示研究成果.

十一、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相关研究资料

十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韩云,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和实施,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沈锋,负责课题实施的前测研究工作

吴晓亮,负责课题实施的后测研究工作

王玉英,负责课题实验工作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政治课题组

20065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