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主题班会>>正文内容

主题班会:感恩 施恩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主题设想:每个生命像是一个大坛子似的容器,而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那个坛子就是父母为我们塑成的,他们为我们装进假恶丑或是真善美,那是生命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底色。由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感恩国土,然后懂得施恩父母,施恩社会。

具体活动:

1.开场小品 开场白 小品

2.引子:提问与总结 引出话题

3.高潮:观看纪录片《邝丹的秘密》(一个深圳打工者的女儿眼中的父亲),

展示同学自己父母的故事

4. 思考:学会施恩。学习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国内的讲演《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5.写体会以期在落实于行动。

附:摘录同学在作文《我的父亲母亲》里的一些精彩片断:

纷繁细琐的记忆开始涌入我的脑海:为什么餐桌上每次放在我面前的总是最可口的菜肴?为什么每个周末回家总能闻到阳光的气息裹在棉被里?为什么我的被子总被晒在阳光最充足的角落?又为什么那盆我无暇照料而不得不放弃的月季依旧开得灿烂?……这些被湮没的记忆终于找到了答案。(金丽吉)

现在我已长大了,已经没有像以前那么多的闲暇时间听母亲讲过去的事了,即使周末放假回家,我除了匆匆完成作业,还要看似乎一集一集似乎永远也播不完的电视连续剧,或者在网上没完没了地搜索。

然而,很多次,当我正沉浸于精彩的网络世界时,突然听见母亲喊我下楼去,急急忙忙冲下楼,问她什么事。母亲总是笑着摇头:“没什么……只是叫你一声……”次数多了渐渐明白母亲的失落和寂寞。或许我应该多抽些时间陪陪她。(郑晨)

母亲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但从来不会把我书桌上的一张纸扔掉,哪怕上面打满了草稿我认为已经没有用的。记得刚上小学时是母亲帮我包的新书,虽然早已不让母亲包书,可我永远也比不上母亲包得好。(孙治中)

母爱其实就像白粥一样,淡淡的没有味道却总是给人心灵最深的温暖,可喝的人还在埋怨它的无味。(孙铭琪)

去年暑假我一个人去远在王江泾的哥哥家玩。临行前由于母亲略微说了我几句,我便和母亲吵了。赌气之下我把行李一股脑儿丢给了母亲,自己独自向车站走。没走几步,我回头一望,只见母亲倾斜着身子,两只手奋力抓住大包,步伐有些零乱,艰难地前行着。她不断变换着拿包的姿势,以求在变换中缓解压力。我的怒气全无,我感到不忍,甚至有些感伤。我低着头慢慢来到母亲身旁,尽量避开她的目光,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了句:“我来吧。” (吴霆)

两年前父亲决定去上海谋求发展,我则留下来继续上初中。于是我的单身生活也随之开始了。孤独是痛苦的……经常跟父母通通电话,不为别的,只想听听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听听那絮絮的叮嘱与悉心的鼓励,让爱化作勇气去面对一切。别人都跟父亲说给我办张卡,这样给钱方便,父亲却一直不肯,我知道,他只想过来看看我。(王鹤明)

我拿着一张家长会的通知单到他和妈妈的房间。他们正在看电视,我原本想,让他们知道一下时间就够了。事情的发展却令出乎意料之外,他和妈妈竟比赛起朗读通知单了,他和妈妈都只上过五年的小学,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虽说他的交际范围比妈妈广得多但与那些方块字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多。那些七十二变后的拼音从他有些厚实达到嘴里蹦出来,我乐得跟什么似的。(沈斌)

小时候,母亲常说:“你一个人呆在家里吧,不要出门,陌生人喊不要开门……”父亲则不:“跟我们一起去采桑叶吧!我给你讲故事,走喽。”暮春的桑园,碧绿碧绿,肥大的桑叶饱含了汁水,枝头挂满了各色的桑果,十分诱人。遮天蔽日的桑叶下,父亲娓娓道来:“从前有一只鸟……”

我时不时还问些令人发笑的问题:“把桑叶都采掉了桑树会不会疼?”“采桑叶就是给桑树换套新衣服--你要穿新衣服,它也要啊!”一阵愉快的笑声便在桑园荡漾开去。

一转眼当初那个在桑田里雀跃的我变成 一个文静地走在校园里的高中生,而那些童话寓言对我也失去了吸引力。我不听父亲给我讲故事了,倒是父亲常常来问我一些问题:“这个字怎么读?”“替我看一下这帐目怎么算?”这个面积怎么算?”着实让我骄傲上好一阵子。(乐月琴)

从明天起做一个让母亲幸福的女儿。(陈蕾)

因为家在农村,初中开始就住校,每到周末时依依不舍返校的心境现在还很清晰。这次寒假结束时我一个人起早返城工作:天是刺骨的寒冷,我起早赶车,一路上想着我那尚熟睡的操劳的父母,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感激,骄傲的是现在早起的变成了我,手里的行李有些重,但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好比是从父辈那儿接过了一件神圣使命般的自豪感。感激的是,从二十五年前在这个小村呱呱坠地到十多年异地求学到自己终于成人独立,这过程我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期待?这一程程路能承载这二十多年的艰辛吗?(小溪潺潺)

附:

主持人日记

高一(9郑欣易

2006224 阴,无风 星期五

今天,对于9班的同学来说,是个比较有意义的特殊日子:因为今天就在教室里,大家要感受“感恩”的神圣意义。没错,因为作为新学期的班队活动课,这次的主题是“感恩,施恩”。主持人:小D和我。

记得刚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恙,似乎还有些认为这是个老套而乏味的主题。于是乎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中,匆匆忙忙的找资料,排节目,写剧本,杂乱无章地安排一部分。不过值得欣慰并且可以喘一口气的是,我们找到了热心的小D同学加盟——因为有了上次圣诞的经验,他显得驾轻就熟,比我深思熟滤许多,在各方面都显示出“老同志”的风范。然而短暂而忙碌的筹备时间也同样令他感到手足无措。于是,周四的晚自习上,我和他匆忙地为活动课搭了一个架子,但涉及具体的流程时,小D紧皱眉头,遗憾地表示只能即兴。

周五的时间似乎过得异常迅速,班队课即将开始。于是,我匆匆忙忙地请同学写字画花,班长指挥排放桌椅,小D还要对尚未明晰的内容与奚老师详谈。紧张与忙碌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要开场了。第一个节目是导入性质的小品——由两位主持人担当演员。我演一位略有些神经质而对孩子有很大期望的母亲。小D则是饰演儿子——对母亲时而害怕时而怒气充。对于我们的“双面人格”表演,大家都捧腹大笑,看来似乎还凑合,气氛被调动了起来,而就连“儿子”小D在台下也悄悄地对我说“你真的挺‘恐怖’的”!(注:剧中有一句台词“好恐怖的一个妈”)之后就是开场白以及第二个小品,这是与母女之间由于长时间观看电视而引发的家庭矛盾,熟悉的情景让不少同学感到‘亲切’,演员门都演得很投入。(在此要特别感谢李强同学,因为他友情出演了电视机这一角色)

接下来,小D正式引出主题(开场白是小D写的,很有诗意,他的心思似乎比女生还要细许多,让我自愧不如啊)按照流程,小D接下来开始向同学们提出诸如“你是否知道父母生日”之类的问题,同学们发言踊跃,原来大家对父母的了解如此透彻,想不到阿!看来,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分量是沉淀淀的。我在一旁饶有兴致的听着,忍不住插了几句(一激动就停不下来),搞得小D后来半开玩笑地“埋怨”我抢了他的台词。

然后,就是本次班队会的一枚“重磅催泪弹”——邝丹的故事。来自四川打工的三口之家在深圳艰难生活的纪录片。主角邝丹虽家境贫寒,但仍一心要强,其精神很让在座的同学感动。他们一家人靠父亲在街头摆车摊的微薄收入勉强过活,这样的生活使得年幼的邝丹有着成人般的成熟、世故与无奈。正如她自己所说,不是她不想单纯,是生活逼得他不得单纯。长达半个钟头的故事感人至深,尤其是讲述她与父亲之间情谊的一段,更是让人体会到了普通人的伟大与可爱。同学们都静静地看着,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毕竟,比起这样的家庭我们的确幸运很多。

此时的班队课进入了高潮,于是我们将班主任事先整理出来的同学有关父母之爱的作文拿出来,请同学们自己讲述这其中的深沉而热烈的亲情。于是,按照顺序我们一一点名,有的同学含泪读完了自己的作文,与的同学除此之外又讲了另外的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而有的同学甚至哽咽地连话也讲不出来,只好由主持人来代为朗读,很多同学都发了言,包括班主任奚老师,大家的话语都那么真实感动——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也许不同,但传递爱的信念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要把最暖嘴的那一口送到孩子们的口中,融进子女的血液里。

我想,这种时刻,华丽的词藻是多余的,人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真的,好想回家看看父母。

到此为止,班队课的主要活动都已进行完毕,看得出,同学们都已被深深地感动,是要懂得“施恩”的时候了,周绮梦同学为大家读了一片台湾某学校校长的演讲稿——《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位言辞犀利的校长用十分具有感染力的平民化语言,生动叙说了责任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在校学生“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振兴民族而奋斗。他的话激愤有力,同学们倍受激励。

到此所有的安排结束,小D念了致谢辞并宣告结束,我悬着的一颗星终于安全着陆——没有出现大的状况(尽管自认为准备得不周到,还延长了时间)但看到大家已有未尽的表情以及眼神中放射出的感动与温柔,还有老师中肯的鼓励——还算比较成功,给了我与小D无限的欣喜。相信有了这回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附:会后体会一篇

感恩,施恩

高一(9)班 徐娟芬

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整体性,自己在永恒中的位置;人类必须了解不管他怎样努力,他都无法躲在自己的蜂房内酿蜜;因为他每一天的食物供应都来自蜂房外面。

——泰戈尔《人生的亲证》

只要你学会感恩每个人和事,用感恩的心过日子,你就舒畅多了。海之所以宽广,是在于它处于水流的最低处。

“感恩”这两个字似乎突然间充满了我的生活。报纸杂志书刊中到处清清楚楚、反反复复地出现。前天的主题班会也以“感恩,施恩”为主题。感恩一下子把我的思想放飞到一片广阔的天空。

作为妹妹,我比姐姐任性、自私、不懂事。姐姐有什么,妹妹也想得到,或想拥有比姐姐更好的。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自私我没有太多孔融让梨的精神,我没有宽广的心胸,宽容别人的过失,甚至父母长辈。我总是抱怨别人的过失,却没有感谢别人对我的好。

作为女儿,我没有体谅父母的心,没有特别关心他们,似乎认为他们对我的好是理所当然的。不,每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我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不再耍小性子。父母是如何宽容!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你的不懂事,甚至你抱怨他们,和他们吵上几句,他们仍然把你当宝贝,从不和你计较什么,他们每时每刻都惦记着你,关心着你,为你倒一杯开水,温一杯牛奶,削一个苹果,晒一次被子。他们为你做的事,细微的让你感觉不到,但是又是伟大的壮举,爱的波涛。

看了邝丹的纪录片,我的心中不知是酸楚,是无奈,还是长大,心里很不是滋味。邝丹一家很清贫,却充实。他们从四川到广东,从那个到处是高山流水的地方到这个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现代都市。他们心中的那片净土,那个清冽的溪水流淌着的纯洁美好的心境,在这个污浊的发达城市中不免有些失落与忧伤。正如邝丹说的那样:“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没有那么单纯。”她家里分工很清楚:爸爸四点出门,在那个桥洞下,石墩上,摆摊修自行车,勤劳的双手如那自行车上的链条,在一个个零件周围盘旋,盘旋。又撑起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妈妈负责家里的事,洗衣、烧饭;女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邝丹家三口人也许是中国众多打工者的缩影,强烈的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冷酷。邝丹说:“城里人有钱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再笨的孩子都有点进步。可是我们只能靠自己!”她在班中的演讲真实感人:“我从来都不告诉别人爸爸的工作。一次从体育馆回来,经过爸爸修车的桥洞,到底是叫还是不叫呢。经过时,爸爸正背对着我们,我叫了声爸爸,他回头笑了笑。回家后,爸爸很高兴,很自豪。”

爸爸有时头痛,吃廉价药解决。三十几岁的人看上去很老,头发有点白。可是他很乐观,工作一天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有爱人和女儿的关怀,他说很幸福,真的十分幸福。在他脸上洋溢着幸福。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贫穷又富有。

困难把一家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少了隔阂与寂寞,充满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

也许有些事是注定的,有得必有失。想想自己的家庭,应该很幸福美满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用品和学习环境。可是我与家人似乎缺少什么。各自有点不愿意被别人知道而深深埋藏于心底的东西。我是个幸福的孩子,我应该心存感激,更加豁达坦然地面对我的家人,我身边的人和我的祖国,生存的社会。

仅仅知道感恩是不够的,施恩才是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对社会有意义才是完美。

它们没想过人应该记住并感谢它们的恩德,反而总希望自己记住并报答人的恩德,这就是藏獒。

——杨志军《藏獒》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主题班会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