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地理课堂活动的类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由包办代替走向宏观调控,即指导、引导、诱导,使学生的多端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上要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笔者就地理课堂活动的类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辩论活动、讨论活动、演示操作活动、游戏竞赛活动、图上作业活动、阅读活动、练习活动等多种形式。

一、辩论活动

“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把辩论这种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笔者近年来努力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谓“辩论活动”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辩题),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辩论活动在许多方面能融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模式。

例如,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有一片面积近20公顷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当地政府是采纳环保志愿者的建议还是采纳开发商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辩论。

辩论活动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或者说辩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它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通过体验逐步形成自觉指导个人行为的观念体系。这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只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有着根本的不同。

二、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小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听、说等方式互相交流,以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譬如学习锋面系统与气压系统时,笔者抛弃传统讲授模式。首先呈现1996年12月26日18时50分东亚地区天气图,创设模拟图表情景,将全班同学分为北方、南方、西北、西南四个天气预报组,组内讨论学习,推荐代表,模拟天气预报员身份,开展全方位24小时预报,而教师只巡回其间,简要个别讲解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的不同。也许,这节课学生的知识并未形成体系,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强大的知识需求吸引下,学生终会更清晰得认识并学懂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讨论活动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讨论活动是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三、演示操作活动

传统文科教学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为避免这样的倾向,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实验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琢磨、想像、验证、推理自然人文地理原理与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如模拟温室效应实验、模拟水循环实验、测定日影长短的变化、隔体测物实验等。但这些实验均花费时间较多,在课堂内很难开展,教师应积极改进,使之乡土化,并创造一些简单的演示类实验。如老鹰捉小鸡论证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使用地球仪演示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简单的离心力演示、模拟大气环流、使用多媒体演示六大板块运动示意。通过大屏幕对板块运动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可以看到各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既然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地带就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形成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于板块张裂的作用,在裂谷底部形成了一系列深陷而狭长的谷地和湖泊;如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的。人们推测,一亿年之后北美洲的西部将和亚洲的东部相接壤,到那时太平洋将不复存在了,这些都是板块运动造成的。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地理模型或多媒体模拟地理运动的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并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游戏竞赛活动

顾名思义,游戏竞赛活动就是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设计学生活动,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游戏竞赛活动”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如学习中国铁路主要干线分布时,教师可以问:“由当地出发去某城市旅游要乘坐什么铁路线?”学生则会积极思考并寻找答案,从而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游戏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这些知识来源于他们的课堂,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最贴近,会使他们得到最具体和最深刻的感受,我们可以顺势鼓励他们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去共同创造新的游戏,我们再将学生中产生的有闪光的创意进行提炼加工,成熟后再推广到学生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参加竞赛,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五、图上作业活动

图表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利用图表与地图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同时,图表具备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创设图表情景也就成为地理课经常选用的技巧。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时,笔者让学生读图,并且同步绘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在空间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再选定一个点,比如北回归线,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秋分日则为较小的锐角,冬至日达到最小,以后又逐渐地增大,在次年春分日又回到秋分日的程度,次年夏至日又达到最大90°。通过图文结合、动态演示、角度比较,90°>θ(秋分)>θ(冬至),学生极易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如学完“洋流分布模式图”时,要求学生读世界大洋分布图,摹绘或仿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图,这种技能的训练可在课上完成,学完“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时,可让学生自绘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图。也可进行设问,如学完“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设问“为什么月球昼夜温差变化大 ”;学完“洋流分布”时,设问“郑和下西洋应选择什么季节出发,什么季节返航”等问题。

六、阅读活动

通过阅读直接汲取和掌握知识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并通过让学生阅读提高自学能力。指导阅读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教材、著作的特点,从而领悟出如何阅读地理教材、著作,如何分析地理教材、著作,如何解剖地理概念和规律。如观看完“天体演化来龙去脉”“宇宙与人”“神奇的地球”等影像资料后,可让学生交流观后感;如收集有关“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阅读星空图,观察四季星空;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资料,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重建”恐龙生活时代的地球环境。总之,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成绩,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感悟,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经验,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创新,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成为创造型的人。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本领,这一切都说明在实践中感悟最深刻,在实践中体验最到位,在实践中的创新最能提高人的素质。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