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课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方式、上课方式,有必要、有责任为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本人认为,下列几种课型,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能够自主学习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探究性课型

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大胆探究、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大胆怀疑。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热心鼓励其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做有创见的人。对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能够从新的视角展示自我的学生,要给予赞赏、爱护和引导。

比如我们在学习经济常识时,学生们提出:经济常识的上册第85,讲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个说法不准确。应该倒过来,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应该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经济常识下册关于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的说法,也有问题。因为,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有些财政收入,如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就不是凭借政治权力,而是凭借经济权利即所有者权利而获得的。经济常识下册,在讲银行时,开始讲农业银行领导农村信用社,后来又讲,农村信用社原归农业银行代管,现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显然自相矛盾。关于银行的作用,经济常识指出,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这里,“管理”似乎说法不妥。我们在学习哲学时,学生也同样敢于怀疑,不迷信书本。学生提出:哲学常识上册,在讲联系的客观性时指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难道规律性的联系也可以建立吗?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可以建立的。哲学常识下册,在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指出,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这里讲个人活动制约社会发展,似乎说法不妥,应该说影响,不能说制约。对此,我们在进行鼓励的同时,可以组织大家开展讨论。

比如,我们在学习经济生活市场经济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思考、探究:

关于城市旧楼房改造的思考探究

问题背景:

城市高楼不断增多,现在的高楼一般都配有电梯,而过去修建的中高楼、小高楼很多没有电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在没有电梯的中高楼、小高楼的人们,很多人希望能安装电梯,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有许多困难。

探究提示:

◆城市中、小高楼有没有必要进行电梯改造?电梯改造究竟有多大市场?

◆政府在中、小高楼电梯改造问题上是否应该有所作为?应该有什么作为?

◆如果你所在的楼房没有电梯,而你想进行电梯改造,那么你将怎样去说服其他人同意你的想法?

◆如果你所在的楼房没有电梯,有人想进行电梯改造,而你持反对意见,那么你将提出一些什么理由?

探究型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要允许批评、允许怀疑、允许争论。因为批判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怀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十分重要。要教育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要惟实。要遵循规律,立足事实,不断去研究新问题。要让学生敢问、会问、能问。亚里士多得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明他的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新意的问题,要努力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这样有助于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要多给学生以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维和自我表现,可以让学生去开拓思路,去观察分析,去探寻新的方法,让学生去概括、去检验、去突破;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提问、质疑和探究。教师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我们老师也要多提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还要创设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自由。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大胆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奖赏。

二、活动性课型

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已开发,个性得到张扬。通过活动,可以增加师生的了解、沟通、交流和友谊。可以开展自学、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可以开展课堂活动,也可以开展课外活动。

我们在学习经济生活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下列活动:

活动一:课堂讨论

课题:社会贫富差距与仇富心态

情景材料:

据住户调查资料,2003年城镇10%的最低收入户全年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13.3%,减少423.7元。其中,5%的困难户的收入下降了17.1%,减少471.1元。农村20%的低收入户人均全部纯收入仅增长1.1%。这种收入增长状况的必然结果就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贫困人口呈增加之势。2003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247万人,比上年增加182万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出现反弹,由2002年的282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900万人,增加了80万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水平出现下降,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200517日,北京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北京市社会发展七大领域发展指数的评价分析报告。报告称,北京市高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11扩大到了2003年的4.71,这标志着贫富差距在拉大。

讨论主题: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当今社会出现的贫富差距?

几种观点:

观点一:贫富差距的拉大无疑是社会之痛,但贫富差距的扩大并不是最可怕的,比这种财富上的差距更可怕的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仇富心态。

观点二:不坚决采取措施阻止与腐败连在一起的暴富阶层的暴富,而去鼓吹那种不伦不类的批判所谓“仇富心理”,那么,中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是一万年也消除不了的!

观点三:我们应该既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又要反对和防止仇富心理的蔓延。

我的观点:

活动二:社会调查

调查题目:关于分配问题的调查

话题引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蛋糕做得越来越大。然而,有些人分得越来越多,而有些人却分得太少,中国可能走进一个十分危险的区域,我们前面将面临地雷阵还是阳光大道,分配不公问题的解决将起很大作用。

2005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有人认为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所在。而分配问题又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参考题目

●我国社会现在分配不公的状况究竟如何?原因主要是什么?

●你认为是否可以彻底解决分配上的矛盾和问题?

●分配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主要是: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其实是倡导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本质上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我们在学习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名称: “反恐斗争,谁能置身度外”

情景导引

情景一:针对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势力200410月绑架和杀害中国人质事件,中国新闻周刊20041025日发表采访评论指出:巴基斯坦发生的这次中国人质事件,让我们感到震惊。因为一开始,曾经有人猜测这是“东突”分子干的,现在看来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那么恐怖分子为什么要针对中国人下手?——我们与他们并无冤仇。

可以看出,恐怖主义的目标是无辜者,所以,在反恐斗争中,没有热闹可看。谁也不可能洁身自好,置身度外。

情景二: 人民网综合报道: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证实,在伊拉克被挟持的8名中国公民200522日已经获释。现在8人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他们感谢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以及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为营救他们做出的努力。被营救出的8人均来自福建省平潭县,是自行到伊拉克的个体务工人员。他们是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时遭到武装组织挟持的。

活动组织:

●可以开一个辩论会;

参考辨题:

正方辨题:反恐斗争,谁能置身度外

反方辨题:反恐斗争与我无关

●可以开一个班会:表演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小品,提高应对恐怖活动的能力;

●可以查找或商讨对付恐怖主义活动的办法,并编成小册子或出一期手抄报。

三、自主学习性课型

我们要努力转换教师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多与学生开展对话。不要老是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要教给学生信息找寻能力,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增长创新的兴致和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学习法”。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A、知识归纳分析组。主要负责归纳、讲述基础知识。要求讲述时能脱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述方式可以形式多样,进行创新,大家还可以相互补充。B、材料搜寻研究组。主要负责搜寻与基础知识相关联的典型材料。要求简要介绍材料、分析材料,找到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材料的搜寻方式、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用实物投影、电脑等多媒体展示。对材料的分析,也不一定只从一个角度,可以大胆创新。材料不要太多,三个左右即可。C、习题编制讲解组。可以自己编制或从其他资料、网络上挑选习题,可以印发或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作为课堂练习。习题的数量以三至五个为宜。可以搞四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同学练习后,要负责检查、评估、分析、讲解试题。习题的内容,检查、评估、分析、讲解的方式都可以灵活多样、不断创新。D、综合评价组。主要负责对前三个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前三个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反评价。从整个过程来看,对评价小组的要求最高,因为要评得合理、评得大家口服心服,同时还要应付前三个小组成员的反评价,自己就必须对前三个小组的工作了解、钻研得更深。

每个大组又可以分成五个小组,各自设立组长。课前政治课代负责把老师指定的课题,按照分工通知每个大组长,大组长再分工到小组长。知识归纳分析组的,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块,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还有一个小组负责讲解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其中几个小组去寻找几个方面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其中一个小组负责发散思维,即研究材料中包含的其他方面的原理。习题编制讲解组的,可以按照高考的五种题型,每组准备一种,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减少主观题。题目要分散在不同的知识点上。综合评价组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对前面三个大组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要指出优点和不足,评出等级,还要提出改进的办法。

知识归纳分析组的,要把提纲、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要把材料及分析要点,习题编制讲解组的,要把习题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综合评价组的,要做好记录,拟出提纲。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以作为研究的材料、评价的根据,也可以作为一个美好的纪念品。分组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可以让每人在记录本上写上一句最精彩的话,谈谈对分组学习的意见,也可以让大家写一些心得文章,如“我们的分组学习课堂”、“我们的小组学习”、“我当了一回老师”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家的兴趣,又可以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采用分组学习法时,可以由政治课代、组长及其他同学轮流主持。政治老师可以亲自主持,也可以在下面当听众、做评论员、指导员。老师要随时准备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更高层次思考。因此,虽然是学生上课,但是老师不是不要备课,不是无事可做。还是要求更高、更难了。

四、创新练习性课型

我们必须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考试负担。学生整天被困在成堆的作业里,经常处于考试的压力中,只能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算有一点创新意识,也会被我们扼杀。我们的试题要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命题时要力求作到灵活不呆板,问题要指向一个知识群,而不只是某一个知识点,要给学生留有多角度的思维可能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并分析作答。在答案设计上也要多元化。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给分。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如果观点新颖还可适当加分。这对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推动作用的。可直接构思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问,让学生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写出有关环境保护的好建议、让学生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如果你是厂长、经理碰到XX情况该怎么办?如果你手中有一笔钱你怎样用它去赚更多的钱?等。让学生自己创设新题型、设计新题目。可以让学生把选择题改成问答题,把问答题改成辨析题;可以让他们将几题合成一题,也可以将一题分成几题。这样,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成功方法。还可以布置、设计一些研究型的、创新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概括教材内容,如“辨证统一关系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基础作用的”、“根本原因的”等;可以让学生去找寻知识线索;可以让学生去找关键词、中心词;可以让学生去把教材内容层次化、条理化。可以设计分析型作业:如新闻分析、热点分析、针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等。可以设计观看型作业:如观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某个电视剧、某个作品、某场记者招待会等。要求做好观看记录,写出观看体会或分析评论,然后大家交流感想。可以设计口述型作业: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的嘴巴动起来。可以设计研究型作业,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要求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对象,制定调查计划方案,做好调查记录,整理、分析有关材料,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交流调查情况和感受。

如:我们在学习政治生活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去分析、讨论、研究:

[课题名称] 政务公开与老百姓

情景导引:

情景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原则应该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力武器。全国人大代表张诚认为,重大的事情应该让人民知道。人民只有在知情的情况下,才能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政府做到了公开、透明,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同时,也可确保掌权者不能滥用权力。

情景二:湖南长沙、江苏无锡、北京海淀区等都有专门的政务公开网站,便于老百姓查找有关政府信息,了解有关政策。

情景三: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5117日召开的长春市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拟邀请80位市民旁听。这一政务公开的举措,本以为会吸引市民踊跃参与,没想到,两天时间内,报名人数只占计划人数的50%,且多为离退休人员。

有人认为:政府的会议与市民息息相关,政府政务公开的举措是政府政务透明的良好体现。

有人认为:“养家糊口还忙不过来呢,去听那玩艺儿干啥?谁不知道咋回事儿?还不是‘形式主义’!我去,有啥好处?是管一顿饭,还是给点啥待遇?”

有人表示出一定兴趣,但又表示:“其一,要上班;其二,路太远;其三,跟我们没直接的关系。再说,会后看看报纸,不都知道了吗?”

一位学者说:“不能责怪处于被动地位的市民患上了政治冷漠症。老百姓参政议政缺乏热情是表面现象,背后拷问的则是官员在政务公开方面的素质。” 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市民身上。虽然理论上“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事情外,一切政务都应该向百姓公开”,但目前政务公开的主动权实际上还掌握在官员手中,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在什么时间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对谁公开,以及真公开还是假公开等,都取决于官员的意志和手段,尤为关键的是公开的效果。如果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旁听仅是允许带两只耳朵,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真实有效的反馈,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谁还有热情参加呢?如果政府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市民期望参与的内容有距离,谁愿意参加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假如请你去参加旁听政府会议,你有兴趣吗?你会去吗?

活动组织

●可以根据以上材料及观点在班上召开班会,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政务公开与我们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政务公开?

你认为到底应该如何实行政务公开?

●也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调查、进行讨论:

◇政务公开、“阳光工程”是否名副其实?

◇我国政务公开、“阳光工程”的实施情况究竟怎样?

◇“阳光工程”到底能够起多大作用?

◇你对实施和改进“阳光工程”有何建议。

●可以写出论文、体会。

进行课型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课型改革又会受到高考指挥棒和评价机制的影响,因此进行课型改革的同时必须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为我们的课型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