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年终盘点:2007大国关系深度调整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007年,随着国际战略态势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及部分国家领导人更替,大国关系出现继伊拉克战争之后新一轮具有战略性的深刻调整,大国互动呈现复合性、复杂性特点,利益组合更趋多元。

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右)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朗在马里兰州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当日,布什与布朗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举行“全面而坦诚的会谈”。布什在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保持双方“建设性战略关系”的重要性。 新华社/路透

11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右)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故居――芒特弗农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记者会。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大西洋主义重新抬头,美欧关系加速改善

美欧关系曾因伊拉克战争一度出现严重裂痕。伴随德、法领导人的更替,跨大西洋关系逐渐恢复正常。2007年,美欧关系改善势头明显加快。

在政治上,美欧对话增多,协调配合的一面上升。2007年以来,欧洲德、英、法三大国领导人纷纷访美。其间,欧洲领导人均强调与美加强在各领域的协调合作。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盟不再一味批评美国的做法,而是更多地“向前看”,通过联合国渠道对促进伊拉克稳定给予技术与资金上的支持。在欧盟纪念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美国在多个场合对欧盟一体化建设表示支持,肯定欧盟和强有力的欧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保障作用。在科索沃、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美欧均保持密切协调,立场十分接近。

11月9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农场,美国总统布什(右)驾车迎接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日,默克尔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 新华社/路透

在经济上,美欧加紧推进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2007年初,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倡议,希望从高层予以推动,促进双方经济融合。4月30日,美国和欧盟签署《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美欧同意成立经济委员会推动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商业并购和汽车工业等将近40个领域的管理整合,为建立美欧单一市场奠下基础。美欧还达成“开放天空”协议,使双方在航空市场相互开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安全上,美欧共同继续推动北约战略转型,使北约从传统防区转向在全球行动中快速反应,法国开始酝酿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

美欧关系持续改善是双方共同利益需要的结果。但是,美欧关系的加速改善,并不能掩盖双方在国际秩序观、安全观等方面的分歧,“美主欧从”关系向真正平等伙伴关系转化仍需一定时间。

俄与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地缘、安全、能源战略竞争激烈

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讲话。普京当日在会议上猛烈抨击美国“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并批评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 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继续加剧,欧俄关系复杂因素增多。默克尔、萨科齐上台后对俄态度趋冷,特别是默克尔在人权、民主问题上对俄批评较多。欧盟对俄政策向美国靠拢。围绕俄罗斯国内民主化进程、独联体走向、科索沃独立、东欧反导部署、能源等问题,俄与美欧激烈较量。美欧借助北约、欧盟双东扩,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独联体亲西方国家,挤压俄战略空间。

10月1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美国国务卿赖斯、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从左至右)在“2+2”会谈后出席新闻发布会。当日,俄美两国国防部长和外长在莫斯科正式启动“2+2”会谈机制,其主要议题是战略安全问题,涉及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两国在安全领域合作等问题。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俄则一改先前退让的政策,针锋相对,利用能源、军援等手段予以反制。2007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截了当地对美国单边主义和穷兵黩武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为反击美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俄在威胁退出《中导条约》和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后,战略武器研发和装备部队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不断展示战略防御和进攻实力。8月,俄军恢复战略轰炸机远程巡航,以示对西方的不满。

10月1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从右至左)在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期间合影。新华社/路透

围绕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外输斗争,俄抢先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达成能源合作协议,使美欧觊觎里海油气的企图受挫。俄罗斯还与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等天然气生产大国酝酿建立“天然气欧佩克”。此外,俄加强对中东、巴尔干等地区的外交投入,力图恢复其传统影响。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问题上,俄也采取一定攻势。伴随国力的恢复和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俄与西方的冲突还将有新的发展。

中国同各大国关系稳定发展,已成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因素

“中国年”开幕式3月2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

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

2007年,中国继续把稳定与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全局的重要一环,努力增进与各主要大国的战略互信并取得显著成果。

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举行会谈。这是在会谈前,曹刚川为盖茨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年内中美举行了两轮战略经济对话,对两国经贸关系乃至整体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中美国防部决定设立军事热线。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级别磋商与协作机制日臻健全。胡锦涛主席3月访俄,并在其他场合与普京总统多次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1月,温家宝总理访俄,出席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2007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有望接近500亿美元。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日益扩大。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工作已启动,2007年11月,中欧领导人举行第10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日关系持续回暖,战略互惠关系初步确立,高层交流逐步恢复。4月,温家宝总理实现访日“融冰之旅”。11月,在出席东亚峰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敲定福田近期访华和胡锦涛主席明年访日等事宜。同月底,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实现首次访日,使长期在低层次徘徊的中日防务交流进入新阶段。12月,中日举行首次经济高层对话。中日关系已走出“政冷经热”的低谷,迎来“经热政热”的新局面。

伴随中国经济拉动力、政治影响力和发展模式号召力的增强,各大国更加重视中国发展势头,加紧应对,既想从中国发展中获益,又不同程度上存在疑惧、戒备和防范。

5月2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见。右为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美国从单极霸权战略出发对中国“两面下注”,在通过接触与合作对中国施加影响的同时,防范、遏制的一面在加强,如加紧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继续向台湾出售高性能武器;授予达赖喇嘛国会金质奖章等等。日本拉拢美、印、澳搞“价值观联盟”,试图孤立、围堵中国。欧盟对华政策从加强伙伴关系向应对竞争关系转变,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对中国频频施压,在能源环保、中国对非政策、缅甸等问题上对中国多有指责。俄罗斯担心中国利用经济优势扩展在中亚的影响,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及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经贸合作持消极态度。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既合作又竞争,气候问题成博弈重要手段

12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开始就2012年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磋商。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气候变暖、非法移民、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以及传染性疾病等困扰全球,对国际关系产生持续影响。大国在应对这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和责任,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姿态。

2007年,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伊朗核问题六国磋商中,主要大国在总体目标上保持一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取得重大突破,伊核问题虽无重大进展,但各大国的磋商既向伊朗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也抑制了个别国家动武的冲动。

但是,在解决上述地区热点问题时,各大国不时将自己的战略意图掺杂其中,从而相互间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态势。美国在借助中国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的同时,又担心中方借机扩大影响,因此今年以来更重视与朝鲜的双边直接对话,以加强对东北亚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在伊核问题上,俄罗斯不但考虑自己在伊朗乃至中东的战略利益,而且还将伊朗导弹威胁与美国反导计划联系起来,使伊朗核问题成为俄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一张牌。

气候变化问题是2007年国际政治的一个主要热点。世界经济论坛八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峰会等均将气候问题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西方国家欲借气候变化议题在国际环境领域争取主导地位,甚至牵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但是,西方大国内部也存在矛盾,围绕后京都时代的减排机制安排,美国与欧盟分歧明显,气候问题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

意识形态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上升

近年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经济增长迅猛,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冲击西方长期保持的主导地位。为维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西方大国不约而同地利用自由、民主、人权对中、俄等大国施压,拉拢另一新兴大国印度,分化新兴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资料图片:2006年3月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总理辛格(后,中)目送美国总统布什的专车离开。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为拉拢印度,布什政府不惜修改国内立法,与尚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印度签订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日本、德国等均显出与美积极配合的姿态。日本筹划建立以日、美、澳、印为核心的“大亚洲伙伴关系”,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扬言“制度与模式之争没有结束”,其领导的基督教联盟党推出了“亚洲战略”文件,建议“联合欧美和亚洲的民主国家来遏制中国崛起所造成的威胁”。

西方为削弱新兴大国的优势,以“民主自由”价值观作黏合剂来加强以美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凝聚力,实际上就是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划线来处理国家关系,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更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从发展趋势看,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国利益与矛盾将进一步交织。大国在一些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将加强合作,在战略要地、重要能源和贸易领域的竞争将加剧。大国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亚太地区,我国周边的中亚、南亚、东北亚已成为新一轮大国地缘政治争夺的重点。在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依然大于挑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使其在大国关系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与各大国的关系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青海 编辑:赵利根)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