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哲学常识综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  

 20071024 18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回答12题。  

1.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从哲学上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2. 继“神六”遨游太空之后,中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长袖一舞,自华夏航天城西昌扶摇直上.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扩展和加深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007107 1530分,今年第16号台风"罗莎"在我国浙闽交界处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风力达12级。给浙江、福建等省份带来巨大灾难。回答34题。  

3.针对台风"罗莎"的极大破坏力,专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过多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可能是最主要原因。这告诉我们:  

A.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B.人们是无法认识客观世界的  

C.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类还无法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大小和范围  

4.台风"罗莎"到来之前,尽管气象专家作了初步预测,但精确程度仍然不尽人意。人们对台风"罗莎"不能做出最准确的预测说明: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认识这一自然现象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北京 师范大学 教授于丹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的《<论语>心得》,把孔子的思考和当代人的生存际遇相衔接,把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处世哲理,融解在一个又一个当代世俗生活故事之中,成为当今学术界的当红明星。回答56题。  

5.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于丹教授认为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这是因为   

A.遗憾的存在是种预先做出的安排 B.人面对遗憾的存在是无能为力的  

C.知道遗憾的存在就定能化解遗憾 D.遗憾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6.于丹教授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说明  

A.意识的作用不会受任何的制约 B.意识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  

C.意识能改变缺憾和苦难的事实 D.不同的意识对人生的作用不同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刘鹏在 1023日 出席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运竞赛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大部分完成,明年二季度全部交付使用。回答78题。  

7.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全体建设者发扬拼搏精神,靠智慧、靠科技创新、靠冲天干劲高质量完成着奥运工程,共筑着反映时代风貌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②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④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北京市政府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根据“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对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对部分奥运工程进行了“瘦身”。这种做法:  

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④证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促进事物发展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用手指熟练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也被人形象地称为“拇指经济”。回答910题。  

9.根据相关统计,从2006年腊月三十到2007年正月初七,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110亿条,市场收入从11亿元。“拇指经济”的繁荣带来一个多赢的结果:不仅手机用户受益,运营商和提供短信服务的门户网站也都不同程度地获利。从哲学上,这说明:  

A.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事物的联系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要顾全大局,立足整体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能动作用  

          

 2.4.6 

10.人们用拇指敲击出一个沟通的新时代,但也带来了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虚症”、“短信骚扰”、“短信陷阱”等。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回答1113题。  

1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国家安.这说明: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B.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局部功能之和   

D.关键部分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12.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建设有为政府,责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B.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C.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原理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原理  

13.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英国思想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方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任何运动又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回答1415题。  

14.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D.新旧事物有区分的根本标准  

15.下列对毕尔生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是正确的,因为他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B.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他承认事物的运动是正确的,但其根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其观点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16、下列表述,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物极必反 D、牵牛要牵牛鼻子

1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有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C、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增强西部的“造血”功能,而不能仅仅依靠“输血”,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B、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C、只是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D、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19、从哲学上看,“怨天尤人”的错误主要在于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只强调内因,而忽视了外因 D、只强调外因,不重视内因的作用

20、古人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古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A、不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B、不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C、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不可能有发展

D、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改变

21、“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句话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

①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②是否承认对立统一

③是否承认矛盾 ④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4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符合的哲理是:
A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 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正确的思想意识
C
精神是运动变化的 D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
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在于能否:
A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D 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主观题  

31. 回答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的内容。(18分)  

   

   

   

   

   

   

   

   

   

   

32.与时俱进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依据是什么?16分)  

   

   

   

   

   

   

   

   

   

   

   

33辨析: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16分)  

   

   

   

   

   

   

   

   

   

   

   

   

   

   

   

   

   

哲学常识综合 测试一 参考答案  

15 BCACD 610 DCCBD 1115 DCBCC 1620 ADADD 2125 DCBDB  

31.见课本  

3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反映,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僵化停止的观点。  

33.1)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端正态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所以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是不科学的。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哲学常识综合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