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高政论文>>正文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哲学课的导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21世纪的教育,是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温故知新法 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导入方式。从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导入新知识,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设疑法 这种导入法能造成听众追求答案的心理,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如讲“事物发展的原因”一节时,课前可以设问:“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对这种观点持什么态度呢?近朱者一定赤,近墨者一定黑吗?”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句话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将“朱”和“赤”、“墨”和“黑”看做必然性的联系就太绝对了,它夸大了外因的作用,从而否认了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内因的决定作用。由此引出新课: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故事导入法 讲新课之前,用典型有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引用了《百喻经》中六个饼的故事:有一个人饿了,吃了一个饼没饱,又接连吃了五个,还是没有饱,吃第七个的时候,吃到一半饱了。于是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自打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吃的六个饼都白浪费了,早知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讲完故事让学生说明这样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经过分析总结导入新课: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漫画导入法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作用。巧妙地运用漫画导入新课,可以把抽象的哲学问题具 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同时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一内容时,我先出示了一幅漫画: “农夫和老者”。并适时提问:这幅漫画画的是什么?两者各有什么观点?谁的正确?这幅精彩的漫画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各抒己见,老师设问后导入新课: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学完本课答案自然明了。

诗词导入法 诗词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尤其有些诗词具有诙谐和讥讽的功效。把诗词等引入课堂,使学生不仅明白了道理,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例如,在讲“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这一框题时,引入一首打油诗《四不歌》:打麻将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下舞池三夜五夜不睡,干正事三年五年不会。用反面的一首诗让学生先从辛辣的讽刺诗中分析出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讲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在价值观问题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如诗中所说的某些领导的做法。由此导入新课,要自觉纠正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倾向,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先请学生朗诵一首《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分析诗中的人的喜与悲、离与合、月的阴与晴、圆与缺的关系,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引入新课。

笑话幽默导入法 笑话不仅能给生活带来欢乐,而且能寓意于笑中,寓教于乐中,寓讽于喜中,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在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用《就你有爷爷》这个笑话导入:从前有一个去城里卖草帽的人,路上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醒时发现他的草帽被树上的猴子拿去玩耍,他想到猴子有模仿人的动作的习性,于是拿几个草帽扔到地上,于是所有的猴子都学他,把所有的草帽都扔到地上,卖草帽的捡起草帽,进城去卖了。回家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孙子。又过了几年,孙子去城里卖草帽时,又在这棵树下睡着了,醒时发现草帽也被树上的猴子拿去玩耍了,他想起爷爷的办法,于是拿起草帽扔到地上,可这次办法不灵了。一个猴子对他说:“就你有爷爷啊!”同学们在笑声中深思其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由此教师导入新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在融洽的气氛中用风趣的幽默、健康热烈的语言,使学生从抽象的课文中看到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幽默。例如,在讲“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可以先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位老师下午上课时,看到一名平时就不用功的学生趴在书上睡觉,于是很生气地说:“差生就是差生,拿着书还睡觉。”不一会儿,一名平时很用功的学生也禁不住打起瞌睡来,这时老师却和蔼可亲地说:“好学生就是好学生,连睡觉时都拿着书。”在学生的笑声中,让学生先分析幽默中老师的观点对不对,由此导入新课: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小品导入法 美国有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小品这种导入方法是指在讲新课前,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设计好方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表演才能,以演小品的方式导入新课。哲学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靠教师灌输给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读、说和做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时,先找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养鸡人和传教士。学生在课前已准备好道具:传教士的服装及用彩纸糊成的一只丑陋的公鸡,并背好了台词。表演完毕后,让学生分析小品中养鸡人的错误做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寓意,由此导入新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歌曲导入法 在课前结合新课内容放一首热烈的亦或发人深醒的歌曲,在这种氛围下使学生进入角色。例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我首先放了一首《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分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代领导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人民富起来;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此得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一个表现。由此引入新课: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再如,用《重头再来》导入新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用《你是一个好人》导入“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歌曲学生爱听爱唱,能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联导入法 很多文人墨客给后人留下了不朽之作,小小的一幅对联,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运用对联导入新课会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例如,在讲“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我引入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样通过分析对联的内涵深意,让学生理解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的作用是主要的,由学生的已有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减小了新课的难度。再如,用陈毅的对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难成,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来导入“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用郑板桥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喝茶,请喝茶。”来导入“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欠。”来导入“要重视量的积累”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航标,是一出好戏的序幕,是一首好歌的前奏,是一堂优质课的起点。由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每节课的开头也不会相同;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正所谓“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注:本文在2003年2月无锡市教研中心举办的政治学科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学科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