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解答政治试题的思路与思维品质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考后看到答案时觉得答案上的话几乎都会,感觉这个答案并不神圣和神秘。然而,自己的答案却与之相差甚远。你思考过吗,这是为什么?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我们的思维品质不好。
  我们常用“解题没有巧,答案题中找”来概括政治试题的解答思路。思维品质好的同学,能够把材料看透、用透,他们能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所做的答案都是从材料中、设问中“找”来的,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有根有据,所以,这样的考生几乎没有做多少无用功,没有多少无谓的失分。相反,思维品质较差的考生做了许多无用功,无谓失分比较多。也就是说,思维品质制约着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实现程度。
  从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与考来看,具体、深入、规范、严谨,是最基本的、必须的思维品质。
  所谓具体,就是指在考试中一定要面对试题,按照解题规则具体分析。
  考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一看到试题,就回忆曾经做过类似的某某题,猜想本题可能考的是什么,原来的那道题答案是怎样的,怎样变通就是本题的答案。这种做法是非常可悲的,本来凭自己的实力可以拿到较好分数,结果考生的功夫不是下在解题上,而是用来回忆、联想相似题,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也就是说,不是考生功力不够,而是思维品质不好。考生应该确立“熟题生做”的思想。
  所谓深入,就是说要舍得花时间去审题,去思考。
  在这方面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愿意花时间审题,潜意识里总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写答案,把心思主要用在如何把答案写多写全,如何把答卷写美观。题没有审透彻,答案形式上写得再“完美”,实际上得不到分数,仅仅是考生自己的心里有宽慰感而已。考生应该确立“审题重于作答”的观念。
  题例:(2008年全国卷Ⅰ)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答案:D 。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价格——价值(量)——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生的失误主要在于,没有准确地判断出:A项指的是使用价值,价格与使用价值无关,B、C项指的是供求,试题无此信息。这与思维不具体、不深入有关。
  题例:(2008年广东卷)政协委员关于完善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为国家相关改革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体现了
  A.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
  B.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D.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答案:D。
  解析:一些考生错选B。原因主要不是考生这个方面的知识有缺陷,而在于没有深入具体地思考,简单地把政协与民主党派划等号,有的甚至还没有看到后两项就把答案确定了。可以借助实践三要素来解读试题:政协委员(主体)、提建议(手段)、国家的有关改革(对象)。从主体来看,题干说的是政协委员,选项B、C说的是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并不等同于民主党派,有的政协委员是共产党员,所以排除B、C。A说法错误,政协委员不能直接参与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应排除。
  所谓规范,在考试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思维规范,二是操作过程规范。
  所谓思维规范,是指试题解答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这些“游戏规则”就是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的“四种能力要求”及其延伸的思维要求。如获取和解读信息,从不同情景材料、不同类型的问题中获取信息的要领不同,解读信息的方法不同。这些要靠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去理解、发现和领悟。所谓操作过程规范,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并努力在训练中把这些操作规范演练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说,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要在试题中划线、画圈,把有效的信息、关键的信息标出来,使自己能迅速、准确地解读信息,理解试题的意图。一些同学在考试中常常容易因为不规范导致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出了差错,进而导致答案偏题、离题,甚至错误。考生要确立“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时间”的思想,规范操作能提高解题质量,少走或不走弯路,节约解题时间。
  所谓严谨,就是解题过程中,思维要细致、缜密、周全。
  有的考生解题比较马虎、大意,不愿意在审题环节下工夫,一目十行,泛读材料和设问,导致漏掉一些信息,甚至漏掉重要信息、关键信息,因而没有读懂试题的命题意图。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立意是深刻的。考生要懂得“小心走遍天下,狂妄寸步难行”“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解答要认真细致地把题中所有信息抓住,从中提炼有效信息,解读准确。
  题例:(2008年文综卷Ⅰ第39题)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略)。
  解析:考生过多地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进行回答。这是思维不严谨造成的。因为不严谨,导致没有看准“长期坚持”,导致在解读信息、领会试题意图方面没有把重心放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题目要求回答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由,不是回答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由。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
  题例:(2006年文综卷Ⅰ第39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略)。
  解析:考生答案存在以下问题:堆砌许多哲学原理;原理表述不正确;有原理,没有分析;用了内外因关系原理,但要点零乱,没有层次性逻辑性。从思维方面看,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审题不严谨,二是思维不规范。
  如果思维严谨,用哲学的思想来解读,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为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行对外开放”是利用外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利用内因。综合起来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必须继续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这样,考生就能准确调用这个原理,就不会堆砌那么多哲理。如果思维规范,考生就应该会按照内外因关系原理的几个层次来组织答案。
  题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38题)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14分)
  参考答案:(略)。
  解析:考生主观题答案的缺陷可以用“三多三无”来概括:原理多、要点多、字数多、无的放矢、无分析、无逻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生缺乏具体、深入、规范、严谨分析的思维品质,泛泛看了试题后,就抓住试题中“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调用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的知识,围绕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组织答案。这样做的答案针对性逻辑性比较差。
   解题建议:审题要规范、严谨、深入。从规范来讲,先分析后综合。借助实践三要素来解读试题:我国政府(主体)、采取有关政策措施(手段)、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对象)。从“主体”和“手段”来看,政府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应该围绕着“对象”来展开,从“对象”来看,价格上升一般要考虑价值和供求两个因素。在三要素分析基础上再综合,从试题材料和设问看,一些国家发生了粮食危机,粮食短缺,我国的对策应该是着力改善粮食供求,才能稳定粮价。经过这番综合,我们就应该舍弃“价值”,在“供求”方面做文章。从经济学来看,围绕稳定粮价应该把政府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进行整合。经过这样规范、严谨地分析,一个高质量的答案就产生了。
  总之,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对思维过程与方法、思维品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认清高考命题发展趋势,明白自己考试的思维品质缺陷,解题过程中时刻让深入、具体、规范、严谨陪伴着我们思考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分配主观题的作答时间,审题∶作答=1∶2或1∶3,绝对不应该是1∶4。这样,我们思维的质量会非常高,解题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增强,答案的质量也就很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