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对策》结题报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抚顺第七中学政治课题组   执笔人:张景海

一、课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辽宁省被列为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三批实验省份,从2006年秋季开始将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通过对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以及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区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应该说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的问题,如何借鉴他们的经验,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我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了此课题。我校于20065月正式参加。校领导张景海校长亲自主持,科研室主任刘勇牵头,政治教师金雁、徐莉洁、宋薇、耿建华参加此课题。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实验目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省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情况,探询推进新课程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总结经验,找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主要以三段六步教学法为载体,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体验式生活过程中来打造有效课堂,创造一种互动、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验原则:

1)、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指各个参加实验的教师应在课题小组的统一要求下进行同一课题研究,协调一致。在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方法,实验进程中出现的成果与问题都要在全体课题人员的共同意见和建议下进行有效的操作与处理。其目的就是保证课题实验的可比性,以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使用价值。制约和防止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取得成果的的不确定性。这一原则并不否定教学的灵活性,由于教师个人的素质不尽相同,各班的情况存在差异,参加实验的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但不得违背课题实验的总体原则。

2).平等性原则:

首先是师生平等,师生关系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较为生硬的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真诚、和谐、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平等关系,是一种朋友与学友的关系。体现于教师对学生少了指教多了引导,少了强制多了民主,少了命令多了鼓励,少了训斥多了表扬。其次是生生平等,对教育而言不存在优生与差生,每个同学都有表现、发展自己的机会,每个老师也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3)、及时性原则: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遗忘在识记之后马上产生,而且是先快后慢,所以说学习需要及时复习,减慢遗忘速率,同时又能温故而知新。

4)、直观性原则

就是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教材形成正确而清晰的现象,以便在此基础上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掌握知识的的教学原则。运用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深奥难掌握的知识加以联系,展示。是直观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展示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教具,采用多种方式把抽象的观点、原理再现出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知识网络化。从而实现教学、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3、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我校全体高中学生。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思维方法的渗透,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要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型的教师观应该是:第一、教师是学生潜质的开发者。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第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现代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继承者、给予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创造是教师职业欢乐的源泉。第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教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应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谋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其次,要树立师生平等,生生有长的师生观。传统师生关系的定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威,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没有与教师平等沟通的权力,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没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学实践证明,唯书、唯上、唯师只能是平庸。而平等、民主、和谐却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应放下权威,争做学生的同伴、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心理上唤起学生的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平等的个体,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创造的机会,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点滴的成功,都要给予积极的褒奖,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学的艺术成了纯粹的灌输技术,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而现代教育的观念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那种教与学的割裂状态、静止状态,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而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而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应做到:

第一,结合教材内容,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讲解许多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把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分析去理解,突出政治课的鲜明特色。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学习《政治生活》中的国际关系这一知识时,结合中美关系看决定国家间关系的决定因素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也不错。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第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谈对国内外某些社会现象的困惑等,然后再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现实与课本中寻找药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要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本校实际,参观法、实际训练法、探究学习法等等也加以应用。

四、实验研究过程与结论

新课改要面临多方面的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是重要一环。为此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挖掘。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肢解”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学生,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遗弃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缺乏活力、灰色单调的。高中思政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根源,是未能真正认识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成长。

(一)遵循的原则

1、和谐互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2、真切体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切深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内化,产生情意变化,形成多种能力。这就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操作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3、合作探究。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究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中学生更提倡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宜采取“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二)策略的选择

1、预设教学文本,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教师预设文本导读路径和切入点。教师应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的联系和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对教材再加工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文本,形成独特的教学视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的引导。理出导读的切入点、连接点、困惑点。这样就使教材成为学生认知的支撑,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

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文本与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师向学生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社会背景、学生认知水平,确保预设文本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如对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介绍了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险状况,引导学生选择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预设的情景问题,加深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的认识,保证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动态生成。

2、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优的相关度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

3、积极对话,走向教学关系的和谐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示弱”,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对话中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师生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2)、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为此还须提倡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社会对话(通过预设文本),教师要激励学生质疑,合理引领,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对话中各自的主体地位平等,促成了教学关系的高度和谐。

(三)流程的安排  

三段六步法

1、设置问题情景

第一步:导言:教师上课时,首先运用多种方法,设置生动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要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学生学习能否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情景化。因此,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情景化,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基本方法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即以言诱景、以形设景、以情激景、以理育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动因和条件。

2、引导信息加工

第二步明确目标,展示预设思考问题:利用多少形式出示学习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出示预设问题,简单讲解,进行自学前的指导,使学生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第三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依据课本、相关的读物等进行自学,取取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交流研讨等形式解决预设问题。自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引导。自学中的引导不是讲解,要反学生引到问题的边缘,把疑惑问题引向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能够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克服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第四步展示:学生对预设问题的解决进行展示,导演学生进入情境。一组回答,其它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并对课堂生成问题进行整理。教师起好牵引、鼓励、恰到好处的点点拨作用。在教师充分驾驭课堂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由学生解决。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或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分析、概括,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学会学习。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积极适应、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在能力。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信息收集的帮助者、信息加工的引导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使教与学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引导呢?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引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引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引导还须把握好“度”,防止回到原来的知识直接传授的老路上去。

3、设计实践活动

第五步后教:教师对学生经过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点评,启发,引导,点拨,精讲,精练,提升。学生经过预习交流思考后,接受教师的适时点拨及师生互动。后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训练”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有充分发挥。

第六步训练:通过当堂训练达到“巩固所学,减少遗忘,熟练技能,秩序提高”之目的。内容遵循“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分层布置,各取所需”原则;形成基础达标题,能力拔高题;采取一定形式的竞赛,要限时完成,展示点评。通过自学达到认真思考;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通过互动实现思维跟进。

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一些随堂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生活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学生是要真正融入社会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既在课内,又在课后。如在学习了“金融活动与金融意识”中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知识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家庭收入状况和成员状况的情境,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投资理财方案。课后再让学生学习投资理财方面的相关书籍,拓展知识,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制定“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上述课堂教学流程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值得指出的是,三段六步法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时间为序的三个阶段,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常常是相互渗透的,教师可以而且应当依据不同情况加以变化,灵活运用。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体课题组员深入学生研究,在各自的工作中加以实验,加以完善取得了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成绩在逐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8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4] 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07-5-27

    [5] 朱友华《高中政治新课改的初步实践和体会》

    [6] 罗文明《转换教师角色  探究政治课改》  更新时间:2007-7-25 8:17:27

    [7] 司平莉《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2006-7-7

    [8] 黄小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2005-8-22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