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周一贯:教育——开发生命的事业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名师简介:周一贯,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编委会副主编。

    教育是什么?陆续读到过的有很多种诠释,而我对教育的个性解读,教育应当是开发生命的事业。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是生命发展的原始需要,直面着对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关爱,还需要通过人的生命(学生、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的倾情投入、积极互动来实现,而最终又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开发的一项伟大工程。正是教育才使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全程、全向的活动中,使人的生命四重建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最和谐的开发。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承当“开发生命”重任的教师其为师之道,自然首先是生命的自我开发。时光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经意间,我的生命之旅追逐教育事业已达56年。56年的路途既有风呼雨随,也有丽日蓝天,然而不管怎样,我一路走来却从无反悔。

生命的可贵,因为她具有价值。看今日世界的花团锦簇,享有了高度现代文明,不正是无数人类生命世世代代惨淡经营所产生的价值积淀 !生命的可贵,还因为她是“唯一”的,这就注定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独特生命的价值,有赖于每个独特个体的自我开发!

寻找生命的亮点

生命各不相同,遭遇殊异: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命运坎坷;有的先甘后苦,有的苦尽甘来……

刚解放不久,19503 月,13岁的我就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解放军。因为有初中半年的文化水平,还居然在部队当上了“文化教员”,为战士“扫盲”。也许是那些朴实憨厚的战士对文化的特别热情感染了我,使我对循循善诱,开启心智的教师职业,开始萌发了爱慕之心。缘分让我和“教育”走到一起,以至转业后毫不犹豫地向地方政府提出了要当农村教师的要求。以后又有机会以离职轮训,在两年制初级师范学习。这便成了我一生中的最高学历,从此,再也与上学无缘。

然而,在弱势的生命中,往往会蕴含着强势的血脉。初师(相当于初中)两年的学历是“穷”,但“穷则思变”;农村教师的生涯是“土”,却“土能生勤”。这便是我生命的亮点。我醉心于语文教学。正是自感知识的贫乏和教学的需要,便在公私兼有的动机驱赶下,硬肯了《中国文学史》等自认为是大学课程的10余门学科。在初师轮训期间,以全部寒暑假留校为代价,在一位青年政治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自学了3部哲学著作。虽然命运可能常常走错房间,但我庆幸自己歪打正着,较早地选准了自学方向。今天看来我对生命的开发,是作了一个正确的、从实际出发的“成本预算”的。然而,时代的恩赐带着一丝苦涩;没有进校深造的机遇固然促成了我对自学的浓厚兴趣,而刻苦自学、潜心教学的爱好又给我带来厄运。在极左思潮下,“业务挂帅”、“白专道路”的种种罪名就像恶梦一样伴随着我。那种境况,不仅有生理上的重压,更有心理上的超载。但冰心说得好“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石压笋斜出,悬崖花倒生”,在艰难困苦中我逐渐有了长进,开始为县内外执教公开课,写写小文章,“知名度”也与岁月俱增,在蒙眬中我似乎享受到了在家长、学生、同行的心目中当一个名教师的风流。

韩愈曰:“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人亦如木,各有所用。西方的谚语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每个生命的境况不会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亮点。我毕业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虽不免有些孤陋寡闻,但深感乐在其中。也许动荡的时代会是成功的土壤,底层的历练造就高处的风光。假若怨天尤人,或心灰意懒,只会给心灵平添负荷,而耽搁了“走自己的路”。 

“生吞活剥”,为了降低生命的“成本”

由于生命的特殊性,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我已不可能成为学养丰足而又思维敏锐,重大成果迭出的“英才”,便想努力成为学历低、基础知识薄弱,但能够在夹缝中图发展,在扬长避短中出成果的“鬼才”。“鬼才”的优势在于纵向深入,为应用而学习,针针都见血;横向猎取,生吞活剥,船小掉头快,可以努力降低生命“成本”。在科学发展已进入到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今天,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根本无法样样精通。因此决心不给自己画地为牢,而是以语文学科的任务为圆心,向邻近学科领域作全方位的思维辐射,找到许多研究的空白点,去种植思想、种植智慧,让它们结出累累果实。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56年,虽说不上有多少真知灼见,但在上下求索中却舍得下“笨功夫”。这以后,尽管工作屡有变动,调到了乡中心小学、区中心小学,工作职务也不断更换,当教师、当教导主任、当少先队总辅导员、当校长……但对于语文教学却还是一往情深,在任何情况下,都舍不得丢下语文课本。在担任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分管全区中小学教学的情况下,我还硬是兼教了一门初中语文。可以说,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探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在何方”。为了语文教学,我不仅学习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学科理论,而且广泛涉猎与语文教学邻近的学科,如符号学、社会学、民族学、效率学、文化学、生态学……乃至模糊理论、全息原理、信息缩微技术、笔迹研究……以期拓宽语文教学研究的思维视野和理论空间,及时抓住教学研究前沿的新课题。我的许多篇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有不少是杂学旁搜,为语文教学所用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也知道“生吞活剥”自然比不上“熟读成诵”的好,然而生命有限,机遇不再,像我这样起点低、起步晚、路又不顺的凡夫俗子,是不能不计算一下生命“成本”的,也只好在夹缝中曲线前进了。

惜时,让生命增值

“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时间如斯,去而不再。因而善于利用小闲而成大事,实乃人生开发生命的艺术。

不少人惊异于我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他们问我:摞起来有两米高的手稿,1200篇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章,100多册正式出版的教学著述,2000多万字,别说写,光誊抄一遍得用多少时间?然而时间的奇特,就在于珍惜它可以一以当十,轻视它便会十以当一。只要在懂得“时间可贵”的人手里,时间便能增值。

立体地利用时间,几乎已成为我的习惯。上个世纪50年代,我执教的村校离中心小学有一小时的步行路程,名目繁多的政治学习、会议,常要去中心校集中,光来回就要步行两小时。为了不浪费这步行的时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便以背《中国文学》中的诗文为乐,书本随带,以备背不下去时瞧上一眼。就这样,一个来回常常可以背诵三五篇,也可谓收获不菲了。

“行动着的人最接近上帝”。学习、研究、工作密切结合,互相促进是最佳策略。我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适应执教语文、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当语文教研员、带教名优教师研修班等工作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这也是对时间的立体利用。如我每年在各地要作很多讲座,在这方面我总是有求必应。对方出题,我就按题准备并讲授,而且要求自己不带讲稿。因为这样会十分有益于磨砺思维的敏锐性,也十分有益于在感受现场气氛中激发灵感。一场讲下来,我能屡屡获得思维的闪光和智慧的火花,往往两三篇文稿的构思已在其中了。

1984年,我调任浙江省绍兴县教研室副主任,我的研究天地更为开阔。为了了解全县小学教育现状,我参与实验,指导教研、听课剖析、讲座辅导、交流信息、检查教学,对获得的材料做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整理,然后运用系统原理,制订了适合农村县情的以教研为中心的教学整体优化方案。这期间我任兼职编辑达6年的省城教学刊物要调我去编辑部,以后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又要调我去省城编小学语文教材,但都因农村教育需要而没有成行。也许,在大城市的工作环境我会另有发展,但我感恩于农村教育,因为正是农村的朴实和偏僻,使我能低调地沉潜其中,为我的生命开发赢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信息吞吐”是生命力的呼吸

我们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实体乃至一个国家,信息的吞吐量、流动率和利用率,是其强弱的重要标志。开发生命,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我信奉实践研究,乐于在实践中获取信息,在梳理信息中研究问题,成了我的成功招数。我深感生命若没有吞吐信息的“呼吸”,智慧的源泉就流淌不出那种充满了灵性的生命意绪。我得益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营造的“人——资(资料)系统个人信息库”。在电脑尚不盛行的年代,我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信息库”分“内储系统”与“外储系统”两部份。内储系统主要是各种笔记和卡片、剪报和书刊。我十分喜欢做卡片,其分类灵活、查阅方便之长,无论是讲课、著述,都特别得心应手。“外储系统”是不属个人所拥有,但是可借阅的资料,这也要略知大概,以便有的放矢。“内储”我力求熟悉,寻找方便;“外储”则力争广泛,渠道通畅。我出版的100多本著作,发表的1200多篇研究文章,大多受益于本人收集的教学信息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我在前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在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优课精彩片断评点》等专著,都是对收集的教学信息综合研究后形成的。这些捭阖纵横、凝聚心血的治学成果,无疑是我开掘生命的重要收获,而生命正是因为呼吸着信息才充满了活力!

一分为三,让对立的“二”和谐融合于生命发展的语文教育观

    在教育中对生命的自我开发和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使我建构着并不断完善着“语文教育生命观”。积 56年语文教学之经验,我深感语文教学的改革要以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从生命活动的层面观照,方能促成其健康发展。回顾语文教育的历史轨迹,从解放初的文道之争,到眼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论,一直艰难地行进在一条对立斗争的道路上。多年来极左思潮斗争哲学对语文教育的影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使语文教育一直在反思、批判、纠偏中过日子而左右摇摆、动辄得咎,令广大语文教师无所适从。

    其实,语文教育更应当强调“辩证统一”的一面,这就是要“一分为三”。当然,“一分为二”没有错,但只是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在“一分为二”之后,还应当“合二而一”,这个合成的“一”便是“三”,即和谐融合于生命发展,它是新的“一”,是在原来混沌的“一”的基础上,经一分为二而之后而综合成的更为明晰的新“一”。以国学大师庞朴的话来说是“二分法见异忘同(只见对立不见同一)志在两边(两极、两端),而三分法则兼及规定着两个相对者的那个绝对。绝对者,可以说是三分法的第三者”(参见《浅说一分为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确实,对立的两方面,只要落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便必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三”。它是符合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的。这在儒家学说中可相近于“执两用中”之说;在道家则叫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代一位哲人认为“真理就在两个顶端之间”,亦不无道理。语文教育的文道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乃至传统与现代之争,民族与世界之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争……也应当多从两极融通的观点来看待,从对立的“二”去体悟对立统一于生命之“三”。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都融合在作为生命的思索和交往的语文之中,细分为二,也许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主编的《语文教育方法论》,其中心论点便是“有法”与“无法”、“重法”与“不拘于法”、“用法”与“不见法”的辩证统一;在专著《语文教学训练论》中,我提出了“训练”这一古老概念与时代发展的统一观,即“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技能的操练,鉴于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科学的时代的语文训练也必然具有综合性特点,即也包含了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等等。我在《语文教学优课论》中,提出优课的创作关键在于艺术地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以学科个性为主轴,在生命活动中求得统一与和谐的运转。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中,我又以“一分为三”的观点提出了“硬设计”(刚性设计)和“软设计”(柔性设计)辩证统一的当代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视点。在《语文教育生命论》著述中,我更从语文和谐统一于生命活动的高度,作了全面的阐述。

    从“对立斗争”的视角审视语文教育,非此即彼,是对生命的割裂,则语文教育只能陷入死谷!

    若以“一分为三”的辩证统一观看待语文教育,寻求生命活动之和谐统一,亦此亦彼,则语文教育定能走出误区!

    语文教育应当统一于人的生命开发,和谐融通于人的生命活动!

事业与生命相伴

    智者说,在生命的旅途上,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什么相伴。我的回答:与生命相伴的是事业,即关系到国家荣辱、民族兴衰的教育事业。退休以后的11年来,因为有了更加开阔的空间,我的生命与事业同行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或文海放舟,以生命独有的审美个性驾驭风帆,驶达曾经魂牵梦绕的一个又一个理想港湾;或耕耘桃李,以老马识途的体验启迪一茬又一茬的后学青年。《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新概念作文研究》、《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儿童作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案例论》等接连问世,在7所学校任顾问,穿行于城市、农村间,或指导教改实验,或探讨办学方略,或带教青年教师……11年来,我在各地带导“名优教师专修班”,专修期限不少于三年而结业的学员就有300来名……我认定只要生命存在,对生命的开发便没有完结。

对生命历程的回忆是“夕阳余晖下的醇美享受”,也希望青年教师从我这里引起一些思索:生命与事业同行,生命因为有了事业的追求而得到开发,光彩倍增;事业则因为有生命的投入而有了热情流淌的血液,永不衰竭的激情,风暴与欢乐时时交替的敏感心灵。有生命与事业同行,这条路便会风雨无阻,光耀七彩。于是,美与和谐才得以展示生命与自然的全部骄傲。这是事业的彩虹,也是生命的乐章!

(作者单位:全国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