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薛法根:幸福地行走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名师简介: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有人说,总喜欢与人谈论过去的人,已经老了。当我拿起笔回忆过去的时候,蓦然发觉自己已不再年轻。咀嚼18年的教育岁月,一个个蹒跚的脚印,或深或浅,或直或曲,记录的是我成长的轨迹,积淀的是我人生珍贵的精神财富。我无悔,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正幸福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

    良禽择木而栖,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然而生活却往往并不那么诗意,你想要的偏偏得不到,你担心的偏偏在前面等着你。师范毕业,我满怀憧憬,想到县城的实验小学工作,却偏偏被分配到了一所农村弄堂小学: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人可以失意,但不能失志;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适应环境,乃至创造环境。我慢慢安定下来,站在了三尺讲台。

    渐渐地,我发现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敬业。他们常常很早就到学校,又很晚回家。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约学生谈心……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经常是校长一个一个地催着,他们才离开学校。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感化了我,收住了我的心,我和老师们一样,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课堂。的确,教育是需要“磨”功的。不花功夫“打磨”,你的工作就显得粗糙;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你的工作就显得浮躁、肤浅。敬业,才能精业。

    渐渐地,我发现学校的老校长总喜欢将一些份外事“压”给我们年轻教师做。工作第一个月,就让我承担对外开课;工作不到一学期,就要我撰写全校德育工作经验材料;工作刚满一年,就让我担任实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于是,我的日子便像车轮一样快速地旋转,紧张而又充实,辛苦却又甘甜。我至今还记得那句温暖而有力的话:习惯挑重担的人,才能比别人走得快,走得远。我自知并不比别人聪明,也不比别人能干,所以,只有比别人勤奋些,比别人多挑几斤担子,才能做得更好些。或许,多做些份外事,也就多了些份外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渐渐地,我发现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有些科研院所攀起了“高枝”,争取理论“下嫁”,小学校要搞大科研了。1990年,我第一次见到了著名的比较教育专家杜殿坤教授、作文教学论专家吴立岗教授,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教诲,自愿加入了实验队伍,成为他们的“编外研究生”。专家们带领我们一起读书讨论、一起设计课题、一起研究课堂教学……从此,我的教育视野日渐开阔,教育理论的底蕴逐渐丰厚。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我也由衷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教育幸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小小的弄堂小学——如今的盛泽实验小学。

犹如树木离不开土地,人的成长也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能源源不断地给予你精神力量,能给予你自由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学校,才是最适合你的环境。我有很多次机会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但我仍然留在了这所弄堂小学,尽管她至今没有高楼大厦,尽管她依然没有丰厚的待遇,但是,她却给了我最宝贵的财富:成长的力量!

    钱梦龙先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个人的成长固然需要自身的勤奋与坚守,也需要走向成功的机遇,而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机遇还会蒙着面纱,以“苦差”的面目来到你的面前。1990年,学校承办“两省一市”小学整体改革研讨会,要上两节展示课,其中有一节作文课。当时,作文教学还是一个不敢轻易尝试的“禁区”,特级教师也极少上作文公开课,都认为作文课无法了解学生、无法把握课堂、心中没有底。所以,学校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苦差”,而我初生牛犊,一口应承了下来。满以为精心准备,可以一鸣惊人,谁料想课上砸了!尽管没有人嘲笑、没有人批评,但无形的压力沉重地落在了我的心头。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就此确定了作文教学作为我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从模仿“素描作文”起步。“素描作文”,就是像素描写生一样,将所见的景物、事件如实地、生动具体地描述下来。这是从苏联引进到我国语文教学园地所开出的一株“奇葩”,而我则将这株“奇葩”移植到自己的作文花园里。我努力学习吴立岗教授的“素描作文教学理论”,认真琢磨“素描作文教学的代言人”——贾志敏老师的每一堂录像课,从中提炼出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我还在自己的班级里模仿贾老师的课,一节一节地上,细心体会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妙之处,揣摩贾老师点拨、评价、激励的语言艺术。渐渐地,我在课堂上常常有豁然开朗之感,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学生有了灵气,课堂也有了生气。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作文教学功底就是在这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1993年,我在泰兴举办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上了一堂自己构思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引起了在场听课的3000多名教师的一致好评,就连负责摄像的老师也连连夸奖说:“我拍了十几年录像课,今天的作文课是最精彩的。”

    3年的磨砺,让我真正懂得了:再多的机遇,假如你没有足够的内力,没有足够的准备,那也是枉然。由此,我更加珍惜每一个教学任务,尽管在别人看来,那可能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我却常常把它当成是锻炼自己、考验自己、证明自己的机遇。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有勇气和毅力,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很多情况下,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3年的实践,还让我领悟了:模仿,最终是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齐白石曾经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是在模仿、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凝结出自己的智慧之花、实践之果。我从模仿素描作文、读写结合起步,创出了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阅读、作文一体化”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的新路;我借鉴情境教学理论、“三主”教学原理,融入自己的语文课堂,提炼出了“读、联、悟、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佛家悟禅有3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教学不也有这样3个境界吗?发现、融合、创新,这是一条从模仿起步走向“灯火阑珊处”、悟到教学真谛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一条走向自由而幸福的科研之路。教育科研,是你为机遇所作的最好的准备。

    有人说我的课堂很有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很快乐、很幸福。我想,这是对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褒奖。因为在我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不要认为离开了你,这个世界就会停止转动。于是,我自然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与尊重。陈国安先生在写给我校的《智慧论》里的这句话,“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自知者犹可坚守自己”,与其说是领悟教育的智慧,不如说是感悟生活的真谛、领会做人的真谛。你对生活理解的程度,决定了你对教育领悟的深度。我尤其记得我的导师——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老师,她每次给我讲课,都提醒我:课品如人品!一个人品格高雅,他的课堂自然清新怡人,让人如沐春风。一次上《她是我的朋友》,有一位女孩子发言非常积极,尽管发了好几次言,她仍然把手举得高高的,不停地嚷:我来!我来!我对她说:“我就知道你聪明!”顿时,她像一只霜打的茄子,低着头,不再言语。我立即感到失言,可是补救已然乏力。事后,庄老师严肃地对我说:“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孩子幸福一生,也可以让一个孩子痛苦一辈子。失言的细节,更体现出你是不是真的把每个孩子看得比你自己还重要,看得比你的课堂还重要……”的确,无意中的话语、不经意的细节才折射出你思想的底色,刻意的雕琢往往掩盖真实的念头。本真的课堂,教师应该展现的是自己的人生本色。因为,教师也是一部让学生阅读的“教科书”,我们都应该不断地丰厚这部书的内涵,而最好的方式便是读书与追问。

    肖复兴先生说得好,社会越来越浮躁,心地和精神也就越来越容易变得粗糙和枯燥。网络时代媒体的多样化,使得农业时代传统的纸面阅读受到强烈的冲击,但传统的纸面阅读毕竟有着自己所不可取代的独特魅力,它古典式的宁静,在白纸黑字之间充满的想象力和慰藉感,是任何其他阅读方式不可比拟的。阅读应该成为我们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我几乎每天都坚持读2小时的书。在书中,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皮亚杰、布鲁纳、布鲁姆等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反复阅读他们的经典专著,仅《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读了3遍,做了厚厚的笔记和摘录,从中丰厚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也对诸多的教育现象有了审视的坐标,不至于迷失方向。在书中,我还结识了李镇西、韩军、严华银等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拓者,从他们睿智的思想中读到了鲜活的语文教育学,触发了自己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诸多畅想。感触最深的是,我通过儿童文学名著读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的世界。我们总是苦于无法了解学生,而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儿童文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你就会走进那个神奇的缤纷的世界,才有可能读懂儿童、读懂学生。其实,文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泯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读文学作品,无异于荒芜了自己的心田。

    假如说读书可以使人细腻与敏锐,那么不断地追问则可以使人深刻而睿智。在上《卧薪尝胆》一文时,我引用了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位老师听完课后问我:这幅对联是否写颠倒了?还有位老师在网络论坛里问:这幅对联还有两句怎么遗漏了?我赶紧查阅了相关资料,果然,这幅出自蒲松龄的对联应该是这样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完整的对联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故事的含义,读来也更琅琅上口,教学中也平添了几分情趣。所以,面对别人的质疑问难,我都极其珍视。因为,追问可以促我不断完善与改进,使我的教学更臻佳境。更多的时候,我喜欢自我追问,通过教育随笔,进行反思。我总是不断地否定自己,以使自己保持永远的年轻与活力。这种追问,可以催生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可以培育自觉的教育意识。一个具有自觉教育意识的人,眼中所见,无不可以是教育。这样的人,是真正生活在教育中的人,是幸福地与教育一起成长的人。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世界里!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