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学困生问题再一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身处农村教学和管理一线的笔者,深深觉得抓好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对于之前现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教育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成败也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一、 学困生的界定及农村中学学困生的现状、特征和成因分析
  1、农村学困生的界定与现状
   通常,我们把那些学习成绩差、自卑厌学、学习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严重、纪律观念淡薄、学习行为习惯不良、成才欲望低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困生,就其数量而言,学困生已作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广泛存在于中学教育,特别是家村中学教育之中。笔者对六所农村中学1200份问卷调查统计中看到,在“你觉得接受知识感到轻松还是吃力”的选项中,有百分之二十八点八的学生选择了“轻松”,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有百分之三十八点二的学生选择了“吃力”,也就是说,在农村中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学困生。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村中学除学困生人数众多外,还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分布数量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增,属于逐步生成的。
   (2)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法欠妥;时间、纪律观念较差,迟到、早退、缺旷等违纪经常时有发生,易导致中途辍学,给班级和学校管理带来挑战。
   (3)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发展不好。
   (4)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具有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闪光点,如:有体育、艺术、音乐等方面的爱好,爱表现自己,待人热心、爱帮忙、爱劳动、尊敬师长等等。这一重要特征也正唤醒学困生信心和实现有效转化的希望所在。
   2、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农村中学学困生是如何形成并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的呢?基于资料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内外因素:
   (1)从内因方面分析:
  A、主观努力不够,懒惰、贪玩、自制力差。日积月累,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成为学困生。
   B、升入中学前,本身基础差,欠账多,升入中学后难以接受新的知识。
   C、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得当,且存在羞于问人的性格缺陷。
   D、成长过程中因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从而干扰学习。如:早恋、迷恋影视、网吧等。
   E、受年龄因素、就业因素的影响没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观上放弃了学习。
   (2)从外因方面分析:
   A、家庭教育不当。农村学困生家庭本身缺少文化氛围,许多家庭基本上没有书报、杂志,家长也因忙于农活而没有读书学习的习惯,这势必导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少了家庭文化的土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放任自流、顺其自然,从不过问孩子学习;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缺乏信心和耐心,孩子偶有失误动辄打骂,引发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思想。
   B、社会环境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社会不良气风有蔓延之势。有些经营者经营黑网吧诱惑青少年进入,不健康影视书刊大行其道,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处于“危险年龄段”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是巨大的。一旦涉足便有可能不能自拔,导致学习成绩“飞流直之”。
   C、学校教育不当,存在教育方法简单,处理问题不当,教育不及时,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法指导不够,教师水平不高,以及学校管理存在误区等多种因素。
   二、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的策略
   由于农村中学学困生形成因素的复杂多样,转化学困生工作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学困生本人多方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下面,我主要就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体会略陈如下。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学校教育应担当起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责。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而学校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又具体体现在任课老师,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三方面:
  1、发挥好任课老师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关键作用
  (1)辨证的看待学生困生,进而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和学的自信心。从前面的论述关于学困生的特征看出,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他们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币在上的闪光点是很多的,他们爱好广泛,有的还有一技之长,他们有关心集体、爱劳动、爱帮助人的良好品质,他们精力充沛、生活知识多,有些还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为此,任课老题要善于把握这些闪光点,对学困生多加褒扬,多加赏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一名学习较差而具有闪光点的学生来说,任课老师若采取赏识行的语言加以引导和激励,如:你在音乐(或美术或体育或动手能力)方面能有过之外,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样,当学生自尊得以维持,能力得以肯定,就极有可能在学习上找回自信,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2)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导致农村中学学困生众多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据调查,在回答:“你(你的同学)对学习有兴趣吗?”这一问题时,仅仅有31%的学生回答有兴趣,还有高达69%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和“无兴趣”。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其记忆力会大增,想象力丰富,洞察力敏锐,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任课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我以为要把握以下几点:精心设问、调动兴趣;联系实际,寻找兴趣;投入感情,培养兴趣;美化语言,激发兴趣。
  (3)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喜欢优生是许多老师的“惯性”。实际上,与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来比,学困往往自卑心理较重,他们更渴望得到任课老师的关爱,帮助和指导。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艺术,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拳拳爱心时,一定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让我们把对待优生的“爱”同样地分享给更需要关爱的学困生吧!
  (4)要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是茫茫黑夜里的灯塔,具有导航和引领作用。农村中学学困生由于爱年龄、见识、知识基础、家庭环境等影响,本身没能较早的形成人生目标,学习活动自然就处于一种随意状态。这种无目的,无意志的学习势必会造成以后的学习困难。为此,任课老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给他们如何对待学习,如何进行学习,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运用到创造性学习中来,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5)要正视学困生学习基础,正确运用批评教育的艺术。中学阶段的学困生可以说学习欠账较多,往往有些在小学已经沦为学困生,因此,我们在实施转化的过程中,极可能出现花的气力不小却收效甚微的情况。这时,任课老师切不可急躁和灰心,应该拿出“十年树要,百年树人”的敬业精神,不厌其烦,诲人不倦。同时,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指责,要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要在批评时让学生读懂老师眼中的诚意和友善。
 2、发挥好班主任在学困生转化中的独到作用
  班主任是与同学们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朝夕相处的老师,其一言一行、外事原则、教育观念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持外而深刻的。转化学困生,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正确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看待学困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无数的事实证明,原来的学困生,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转变为合格生和优秀生的比比皆是。困此,班主任只有确立坚定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够以高度的热情,以教师的责任感去关主、帮助学生,直到促成学困生向合格生、优秀生的转化。
  (2)建立学困生学习成绩跟踪档案,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学困生的心理话等等。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注意抓住学困生每一次进步的机会,哪怕是一点点进叔,及时进行总结表扬,或采取面对面表扬,或召开班会,或张贴光荣榜等等。总之,所采取措施的目的就是让学困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喜悦,从而唤醒其自信,使学困生由厌学转变为自学、乐学、好学。
  (3)传达“无限关爱”。班主任对学生转达“无限关爱”是转化学困生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所谓“无限关爱”是指对学生的真庆相待中暗含父子般的期望,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语言和行为将为这种期望微妙地传给学生。学困生一旦获得了“无限关爱”的信息之后,就会产生“激励”效应。当然,班主任对学困生的“无限关爱”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辅导、批励、委托、批评等方式。使学困生以更大的努力弥补学习上的差距,来报答班主任对他的“无限关爱”。
  (4)与任课老师配合,严把学习常规训练关。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大多数学困生都有学习马虎、不求基解、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和老师同学们共研究讨论问题的坏习惯。为此,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必须在学习环节的各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严格训练。要严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关。让他们在严格的学习环节训练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千万别让他们认为“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与他们过不去”。
  3、发挥好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宏观导向作用
  针对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的实际,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学校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确立关注“学困生”成长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的学困生进步的源泉,也是教师工作效果的真实反映。在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中,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尺。它掩盖了学习过程,往往给学困生提高成绩带来心理恐慌感。因此,建立以平学表现平时的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为内容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机制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这种评价机制,从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着眼,进而将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综合,再得出学生的全学期学科成绩,既对众多学困生“从平时做起,从现在做起”有导向作用,也有利于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2)创新学生奖励办法,增设学习进步奖。多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管理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以往学校在表彰学生方面仅设“三好学生”奖、“优秀班干部”奖和优秀团干部“奖等,这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农村中学学困生多的实际,在转化工作中,设立并扩大”学习进步奖“是十分必要的。
  (3)要加强各年级段的教学常规要求和管理。克服轻视非毕业班年级而重视毕业年级的短期行为,这是农村中学学困生数量随年级升高而递增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只有在各年级段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环节的检查和督促,才会使年级越高学困生越多的现状得以扭转。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学科研水平是农村学校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务本之策。由于受多种困素影响,农村中学师资队伍不稳,专业不配套,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城市,教师水平有限等也是事实。它也是农村中学学困生多转化难不容回避的原因。对此,作为学校管理方来说,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惟有的办法是加强三支队伍(班子,班主任,教师)建设,凝聚人心,苦练内功。
  (5)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联系,寻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学校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手段建设与有上网条件的学困生家长的直接联系,可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学困生家长会,引导并争取家长配合转化学困生。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使学困生的转化有一片净土。
  最后,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笔者呼唤广大家长朋友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创建必要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学习多一些关心和过问。我们的社会各界也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和道德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始终恪守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了这些,相信农村中学基础教育成果一定会更加硕大。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