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模式>>正文内容

胶州三中关于“333”教学模式的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达成了以教育科研为突破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改革的共识。经过全校师生两年多的努力,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校本课题为依托,以全程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激励为手段三大支柱作支撑的“333”高效教学模式。
一、三大支柱
    1、以校本教研课题为依托。教育课题研究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能带动一批教师,发展一批教师,成就一批教师。我校除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级的立项课题外,还特别重视校本小课题的研究,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以学校的省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为总课题,以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方向,选择一个校本小课题开展研究。各备课组在选题后,围绕选定的课题,通过双周教研活动、定期课题研讨、开设校内公开课、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集中解决最迫切的课堂改革中的问题,学校现已经结题80多项。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校本小课题评比。学校邀请市教研室的专家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选,并表彰。
    这种研教一体的教改思路收效显著,集中性地解决了胶州三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理论储备、实践反思、科研能力等问题,引导全体教师走专家型和研究型的专业化之路。小课题的提出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所以通过对小课题的研究加强了备课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对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以全程导学案为载体。我校在科研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确定将全程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载体,体现“全程”和“导学”两大要素。
    “全程”,即是将传统的课堂进行前置与后延,涵盖课前的预习、准备以及课后的复习、作业、小结等相关环节。全程并不是让老师们在除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时间进行讲课或辅导,而是给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学习建议或指导:时间的管理与分配;预习、复习、内化、纠错、小结的方法;作业或限时训练等等。
    “导学”体现的是“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是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参与者和合作者。胶州三中的全程导学案重点体现老师“导”的作用,使全程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南针”和“导游图”。全程导学案对学生来说,不再仅是知识的梳理、规律的总结,更是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训。经过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为终身发展而奠基的目的。
    我校倡导的全程导学案包含“教学目标”“预习导学”“课堂导学”“课堂限时训练”“课后知能内化”“课后限时训练”等六个部分。编制全程导学案时,各个备课组通力合作,经过个人钻研、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研讨修改多个环节最终定稿。以全程导学案实施的课堂教学共包含五个环节:①讨论。学生根据全程导学案中的预习情况,就个体疑难在学习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巡视,帮助解决有关疑难。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确定的发言人在全班公开质疑。这一过程大约用时5分钟。②质疑。各组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短暂交流,教师根据课前预设调整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大约安排5分钟时间。③点拨。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概括归纳,对学生的提问予以肯定、表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课前预设,教师释疑解难、分析总结、升华提高。此环节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完成学习的探索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锻炼思维、培养能力。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④内化。教师运用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逐步达到内容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内化的目的。教师不断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个性化的问题。这一阶段大约5分钟。⑤检测。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限时训练题目,教师准备好答案。检测结束后结束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交换批阅。返还学案后,让学生自主或讨论解决出错的题目。教师通过巡视、让学生举手等方式统计出出错率高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讲解。这一环节大约10分钟。
    不同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有的学科学生内化的时间需要延长,老师点拨时间需要缩短;或者根据本节知识内容灵活处理,例如将前四个环节循环使用。但无论怎么变化,都紧紧把握着“先学、再教、当堂落实”的原则,充分运用学习小组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以学生小组激励为手段。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成为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空间。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是缺位的。我校在打造自主合作高效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各班根据学校要求及课改精神,建立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在建立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各班级根据“互助共进”的原则,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男女性别均衡分组。上课时,各班根据情况采取前后桌共组式或圆桌式组织上课。
    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同时,各班积极制订并不断完善量化积分制度,定期对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评比。“合作探究”与“即时评价”是这种教学模式亮点。各班在教室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评比龙虎榜”,评比时,主要对各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常规进行评比。每天一评,一周一总结,每周评选两个优秀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评价、课间评价、自主学习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期间纪律评价、自习评价、作业评价、模块检测评价。各教学班设立一名统计员,由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负责每天评比表的统计和每周量化积分的汇总。被评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撰写一份学习经验 总结,用于班内学习交流。
    在各班合作学习小组普遍成立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胶州市第三中学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嘉奖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的暂行办法》,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和评价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定,每学期对各班学习小组进行评比,评比过程突出团队化、多元化、整体性,形成组荣我荣,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氛围。
二、教师角色的三大转变
    要完成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到新课改形势下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做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确保顺利完成这种转变,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认识与理论水平。所谓走出去就是到教改走在前边的学校参观学习,学校多次派教师到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衡水高中、海阳中英文学校听课、取经,观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请进来就是定期聘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对教师进行高层次的教育理论培训。并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及课堂实践,使教师的角色完成了如下三大转变:
    1、从“师教”为中心转为“生学”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应试教育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和教材的作用,以学生得高分为目的。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改目标规定:改革过分注重传授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激发学生内心向学的积极性。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实现者,而应由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转变,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为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我校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硬指标,如教学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组织与答疑等。倡导教师在备课上下苦功,编制高质量的全程导学案,学案导学,导为不导,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的现象,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也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从“灌输”转为“导学”,以学论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考虑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因此,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及学习生活越来越感到压力,越来越把学习当作了负担而不是乐趣。新的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且强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知识,不再是把知识由课本转移到学生大脑中,而应是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与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去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见解、思想,依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去感受新的知识的建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不是外界的强加,而是自己逐渐地融合。
    我校的全程导学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导学案的编排有利于学生课前主动进行对旧知识的复习,对新学知识的预习;课堂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考虑的是让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如何教。我们的导学案发挥了如下作用,一是指导了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哪些问题在预习中要作好记录,要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都是从自觉预习开始的,一旦习惯形成可使学生一生受益。 二是确定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对学案中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3、从“演员”角色转为“导演”角色。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而合作学习倡导教师要当好“导演”,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
    要完成教师从“演员”角色到“导演”角色的转变,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过程中我校做了两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关键处、疑难处,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究;二是优化教师的“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就是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提问,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把让学生动脑的金钥匙,课堂提问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真正能启迪学生思维。因此,教师“问”的不应是一些烦琐浅显,学生信口就能回答的问题,而要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同时有要能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状态的最高境界。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由过去教学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变为由学生问学生答或在教师的组织下解决问题。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我们应满腔热情,欢迎学生突发奇想,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君子之学必好问”。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自己问。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应提供给学生机会,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教师也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享受到“表演”乐趣。
三、 学生课堂地位的三个转变
    1、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而倾听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为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的接受性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新的学习方式,学校对新的教学模式规定,全程导学案的课前部分必须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完成,对学生能独立解决的简单问题课堂只做答疑,“逼”学生做好预习环节,把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课堂相互交流的前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事情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进行检查、督促与落实,充分发挥小组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在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尤其注意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尽力做到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小组合作是手段,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目的。小组合作是在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而通过合作学习,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以集体为中心的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2、从单一的知识学习转为知识和能力综合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区别最大之处在于如何定位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的是学生现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新课改所关注的更多是学生后继的发展情况,也就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问题。我们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关注的是热爱生活的教育,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才能活跃思维,才能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的灵魂,创新是不可能凭空而来的,它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之中。创新的需求、创新的灵感、创新的设想,很多都来自生活。一个人只有充满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完善生活,改进生活,方便生活,才能催生创新的萌芽,才会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评价时特别注意教师是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生活。
    其次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改良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比如意志力、自信心、团队精神、自我激励等等。为此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课,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举措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接纳,有效地提高了知识到能力形成过程的效率。
    第三重视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学中重视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关注知识的形成,而不只是关注运用得到的结果解题,只有这样才能把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我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理解、反思,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原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类似于个人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在教师引导之下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类似于发现或发明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愉悦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小组攻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时候“因材施教”成为一句空话。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每个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小组学习成果及他人的帮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间的情感、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度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得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很多。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