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教育个案>>正文内容

教育需多一些爱的智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案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感化了学生,成就了学生。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爱的付出更需要智慧和艺术!
  有效的帮扶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他们在发展中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而呈现出一种发展缓慢或是停滞的状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这里,爱是有技巧、有智慧的,一个人内心的驱动力是强大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智慧地找到突破口,激发他们内心的能量。案例中的教师正是抓住了“假小子”心理错位这一主要症结,从而以发卡和裙子打开了成功之门。
  首先,承栽着爱的小发卡,唤醒了“假小子”的女性意识,促其重新审视自己。
  发卡是女生的专属品,发卡意味着对“假小子”内心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发掘,这会极大地震撼学生的内心世界,迫使她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案例中“假小子”的性别错位有着深刻的家庭原因,同时受到社会交际圈的负面强化。一个学生,在家庭不健全和交际圈不健康的情况下,教师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期待往往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期待,因此当承载着教师之爱的发卡传递的不仅是情感,更是一种心理呼唤与期待的时候,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诉求,使“假小子”摆脱男孩气,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来,案例中,当她自己戴上发卡时,这样的教师期待就真正成了学生的自我角色认同。在这里,爱是一块敲门砖,她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发卡则是一个指示牌,她引导着学生发现了真正的自己,发现了内在的心理诉求,从而引发了行为的转变,这就是爱的智慧。
  其次,饱含着期待的花裙子,强化“假小子”的角色认同,激发其内驱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行为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假小子”的转变是依靠什么力量来推动的呢?一件裙子让学生焕然一新。在这里,情感交流起到了破冰的作用,正是这样的亲密礼物,让学生重新感受到家庭成员般的礼遇,然而,爱的作用岂止于此?教师送这份礼物是精心设计的,更蕴含着教育的智慧。其一,裙子改变了师生关系。过去,在“假小子”的心中,老师就是老师,一个发卡表明了老师在关注她,一件裙子则反映出教师对她的亲人般的亲密与期待,这恰恰击中了学生内心最脆弱的家庭心结,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安全感,由此教师的教育就能顺理成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裙子使“假小子”获得了内心的尊重。当她穿着老师送的裙子时,她试图在展示内心中所获得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与其他女生一样的角色平等感。这时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案例未涉及,但肯定还包括她的同学)的赞美就会很好地强化她的这种内心体验,让她感受到一种非异化的尊重,从而激发她在后续的行动中努力去维系这样的安全感和平等感,其实质就是维系她作为一个普通女生的角色定位。其三,裙子也激发了“假小子”的责任与追求。改变需要理由,更需要内在的驱动力。学生获得了家庭成员般的礼遇,因此她就会自然而然地努力去反哺这样的礼遇。裙子也会让她产生一种对美的审视和追求,摆脱过去“假小子”的错误美感,努力去维持和强化女性的美感,这也会促使她不断去矫正自己的言行,不断形成新的追求。
  最后,教师对爱的坚守,成就了“假小子”的化茧成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爱的坚守!虽然案例中隐去了“假小子”如何走向成功的艰难,但是我能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那份坚守!持续的关注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这里的关注不是简单的注视,应该是一种融入式的交往,是师生关系的递进式发展。
  在转化后进生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像“假小子”一样成功,但是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和“假小子”一样感受到教师的爱!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