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学困生”的分类转化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作者:陈云 文章来源:成都市龙泉驿区洪河中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教育应立足于“三位一体”的思想,进行“探究式”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主要问题。但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找准“学困生”的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校学生中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习惯不好,品行不规范的学生。传统意义上可把“学困生”分为三种类型:既:“学业型”、“品行型”和“品学双困型”。

(一)、“学困型学困生”是指“非智力不足或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性格上有缺陷,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生活方面有问题而导致学业基础差,表现为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自己智力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困因”很多,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均有“智力被动性”和“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前者属于智力活动缺陷,后者则是个性心理发展不平衡所致。他们中有些虽也用功,但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多因“智力被动”,学习方法呆板,学习习惯不良,无独立思考的习惯,“懒得动脑筋“,不善于组织自己的心智活动和学习工作所致。也有的是对学习信心不足,或马虎粗心,缺乏明确的目的和长远的动机而造成。

(二)、“品行型学困生”是指“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妨碍他人学习、妨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妨碍班级教学常规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出品德行为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好表现自己。对教师、家长、同学疑心重,情绪、情感上具两极性。易激动,难自控,易走极端。对道德认识的模糊性和意志品质上的脆弱性使他们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进而盲目摹仿,形成不良习惯。在强烈的个人欲望的驱使下,做出许多违规违纪,甚至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来。当然,坏人的唆使,家庭的不良影响,社会风尚的负面作用也是“品行型学困生”的重要成因之一。此影响对“品行型学困生”的形成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品行双困生”是指“既不能完成学业要求又经常违反道德准则,经常违规违纪的学生”。其影响不仅是前两者相加而已。品行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故“品行双困生”重点差在行为习惯上。一旦让他们以这样的习惯、态度进入社会,将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或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二、分类实施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一)、转化“学业型学困生”。

转化“学业型学困生”,首先是找准“困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目的在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智力被动”的倾向。各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感知、记忆和思维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逐步形成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

其次,要充分营造课堂教学环境,运用“尝试、激励教学法”,鼓励他们努力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哪怕他们只有一小点“闪光点”,教师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赞许,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情绪和体验。这能使“学困生”抬起头来,摆脱学习困境,增强克服困境的意志品质。

第三,教师必须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这一点。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自信心的不足或不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给他们露脸出头的机会,并及时表扬肯定,将内化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将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将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之努力奋斗。一旦成功,就能使他们更加自信,逐渐脱离“困境”。

第四,引导他们与同学交流,给他们指定一人或几人组成学习小组,运用“异质互补”原理,在和同学交往中相互碰撞,分享同学们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在集体的力量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陷,端正自我,充实自我,调整好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转化“品行学困生”。

严格意义上说,“品行学困生”实际上是一批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将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当成崇拜的偶像,分不清是非黑白,把垃圾当成宝贝。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一方面要把他们当成一般学生平等看待,不能“视之不理”或过分迁就,否则他们会越演越烈,使教师自身不好收场;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细致的剖析他们“学困”的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树正气,澄清模糊的是非观念,通过集体活动,强化知识,促使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反复正面熏陶教育中,逐渐达到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目的。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树正气,强化班风班纪,良好的班风对个体品行发展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力。学校应通过强化班风建设来促进品行学困生的转化,采取师生、生生结对子的方法帮助他们“脱困”。

第二,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抓住他们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往往可以通过新的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品行学困生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逐步摒弃不良品行。

(三)、转化“品学双困生”。

“品学双困生”的转化,现如今无一定法,也是学困生的转化中最重、最难的一类。实践证明,对这异类学生的转化,不能墨守陈规,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能分年级集中编班。学校应选择业务能力精,有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并组成由学校行政、教研组长、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教育指导小组”,切实做好“品学双困生”转化工作。在转化过程中:(下转37页)

(上接15页)第一、针对他们的学业掌握程度,适当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用性强的学科或章节,淡化某些不切他们实际的学科章节。旨在使他们课课有所得,日日有所知,达到矫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的目的。然后根据情况逐步提高要求。

第二、学生一般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学科兴趣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自我调控,树正避误,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如举办各种特长班,追“星”、追“超”活动,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不足,陶冶情操,使之成人打下基石。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针对他们注意力保持差、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在教学中应突出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业为基点。

第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发挥综合评价效能。我们运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从自评、互评、师评、班主任、学校各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体系。在学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可依据的量化记录。对“双困生”的点滴提高,不容忽略,力求公正,准确,以促进“学困生”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因人而异。针对“学困生”在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校、各地区的不同表现,制定出适合各自特点的转化方法。可以说,“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教育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一个学校,教师,学科把握得好,处理得当,必将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为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