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本文先从学困生的定义及学困生的表现类型入手展开论述。首先,分析学困生形成的特征,包括想摆脱成人的照管,表现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能力型;期望与实际不合型;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存在型。其次,论述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依据。再次,重点论述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方法,包括情感转化法、榜样激励法、兴趣教育法、群众管理法、分类帮助法、环境影响法;最后,说明学困生形成的复杂性,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方面的相结合才能完成。
  【关键词】情感转化 榜样激励 兴趣教育 群众管理 分类帮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38-02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思想表现不好,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儿童的学生。根据这些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较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2)忽冷忽热,学习不能持之以恒;(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学习方法不灵活;(4)上课不遵守纪律,影响他人学习,不接受批评;(5)常常违反校纪、校规,道德行为差。
  下面针对学困生的特点,笔者将从学困生的形成及教育两方面作一探讨,以供商榷。
  一 学困生违纪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1.初中生从信赖向独立过渡
  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总想摆脱成人的照管,力图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他们要求家长和教师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自己、尊重自己,但由于自身的思想、经验都不成熟,所以家长、教师对他们还是像对小孩那样管束照顾,不敢放手,致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甚至认为只有违纪才能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男子汉气魄。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能力
  由于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大脑皮质方面的成熟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极力寻求独立思考的途径,寻求思维体验的满足,表现出爱思考、爱发表意见、爱争辩的特点。但由于认识发展阶段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又会使他们的见解、行为表现出幼稚和片面。这时,我们成人往往无视于他们的行为,甚至表现出嘲笑和愚弄,从而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性遭受打击和压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和对立态度。
  3.期望与实际不一致
  在这个时期里,自我期望与实际可能的不一致,成人要求与自我愿望条件的不一致,许多的内部与外部问题相继或同时发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人的一生中问题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不能不说是违纪问题的多发时期,确实如此。可是,这层道理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当学生违纪时,特别是教师的粗暴对待将使他们的“造反”升级或加剧,即使他们最终屈服,那也是以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为代价的。为此,常把不适当的违纪行为当做获取归属感和地位感的最后方式,教师这时将他们压下去,只会使他们更加泄气,更加心灰意冷。
  4.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存在
  由于学困生的懒惰性,厌学现象的存在,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他们感到无味和苦恼,所以他们的生活乐趣就转向了校外,游戏厅、网吧、溜冰室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不健康的文化书刊、电影,或游戏中的人物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他们不顾学校的正面教育,不屑于教师的苦口婆心,与臭味相投的同学、朋友结成了一些小团体。惹是生非,打击报复那些对他们教育批评的同学或教师,嘲笑好学上进、为班级做好事的同学,败坏班风、校纪,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 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依据
  提高素质,是转化学困生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依据。这就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素质教育不仅表现为个体,还表现为群体,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每个公民的素质,而且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群体素质。同时,实施素质教育,要注意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注重进行集体心理和集体主义教育,把学生集体的精神风貌的提高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主要体现在面向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健康发展。集体性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增加集体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一个平等发展的集体,可以使全体学生感到自己正处于一种被信任、关心和尊重的氛围里,并越来越愿意采取与集体相一致的行为,注重维护集体的利益。在这种良好集体氛围中,教师还要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引导学生不断进取。
  三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方法
  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了解不透、认识不足,采取不当的教育方法,再加上家庭教育的失误,片面追求成绩,放松对他们的管理与疏导,会使学困生的数量进一步增多,也会使这些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一步扩大与深化,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走向反面。作为班主任,应现实地面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样才能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
  1.情感转化法
  学生的心态虽然是多样的,但都有同样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学困生亦如此,学困生不全是不思进取的人,他们也想努力学习,在群体中改变自己的形象。但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各科知识困难,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信心,造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自制力差,经不住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用责备的口气去教育他们,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起不到转化效果。应该以理解的态度去帮助学困生,与其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在学习上给以分析、辅导使其逐步提高。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解除他们学习上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才会专心致志,学习成绩才能得以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漠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启示教师要爱学生,特别是要厚爱那些学困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原动力、精神支柱。有了对学困生深沉的爱,才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育。总之,只有充分地去理解和关心学困生,付出自己真挚的爱,以情感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容易了。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树立榜样,以引导学生的行动、感染之、教育之。首先,教师是榜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学生最先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榜样。其次,优秀学生也是榜样。优秀学生来自于学生群体,因此,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这样的榜样学困生会觉得亲切、真实、可信,能催人奋进。再次,学困生中树榜样,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要把学困生看成一成不变,“朽木不可雕也”。要善于寻找学困生身上的优点,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树立榜样、鼓励表扬、现身说法,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激发上进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从学困生身上往往看到的是消极因素,落后思想、严重缺点、不良行为;常常掩盖埋藏在深处的那些微弱发光的东西,却不容易被发现,教师的艺术在于发现这个“闪光点”,热情地予以肯定、扶持,并不断地在矛盾斗争中发扬光大。
  3.兴趣教育法
  学困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兴趣的现象,而能把事情办好,能解决学习问题则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有了兴趣,什么事都可以办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使学生稍微钻研和思考后即能进行解答,并解答的比较完满。同时,在平时的考试中也不是轻易给学生不及格,通过给予学生成功,学生才可能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成绩才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特长,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发挥班集体作用,发现、培养、提高个人的兴趣爱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各种兴趣活动,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根据学生心理上渴望独立、好动、集体感强特点,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集体的活动中动起来,注重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活动丰富多彩、集体生活有意义。让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分展示自我风采。
  4.群众管理法
  群众管理法就是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日班长轮换制”。培养班干部工作的延伸,是把对班干部的培养从极少数学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班级管理全员参与,人人是主人,人人受教育,让学生成为班级工作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让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实践中培养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使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始终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良好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增强了自我约束力。特别是“学困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对自身的约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树立了自信,在各种监督机制中,加快了学生自我转化的步伐,能使学生家长详细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为树立良好的班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分类帮助法
  分类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性因素)出发,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一位学生克服不足,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教学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各类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和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兴趣,使他们体验挑战和成功带来的愉悦,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差,但在其他方面不一定差,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使其获得成功的快乐。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欢的学科;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着迷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喜爱阅读的书籍等。对学困生尤为切实可行。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困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促其转化。如:练习、作业量分门别类和适当,恰当评定他们的学习成绩,邀请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积极引导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等。
  6.环境影响法
  环境影响法就是运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班级环境来进行影响的方法。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港湾,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反复行为给予了一定的扼制。家庭环境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家长要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班级环境就是指班风,好班风一旦形成,巩固一下,便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制约着全体同学的思想行为,对于学困生原有的思想行为是一种外在压力,身处这种氛围中,学困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而出现从众行为,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以适应班风的要求,久而久之,学困生的从众行为由开始的不情愿、不习惯,发展为比较情愿、习惯,最终被班风同化,实现转变。
  学困生的形成是复杂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上对这一群体的娇生惯养问题;新的婚姻观念致使离婚率升高而造成的单亲家庭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复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随时关注这些变化,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方面结合,努力实践,积极培养,“化后进为先进”,这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戚建庄.班主任工作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2]陶秀英.素质教育简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3]于光远.教育人才素质研究[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