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谈如何给初中政治课注入活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初中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去更新和提高。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惑。面对“动”起来的政治课堂,我们不得不反思。创设真正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情,创设生活情境,真正探究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政治;兴趣;探讨;活力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课改理念的深化,初中政治活动课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尤其成为评优课的首选。课堂变了,动起来了,初中政治课开始活了起来。各种角色体验、场景模拟、小品表演、视频欣赏、微型竞技等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但“活”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反思:表面上来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仍存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真正的思维碰撞,缺乏回味等问题。初中政治课堂不仅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和广度,如何让初中政治课“活”出内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深刻把握教材,做到深入浅出,是处理教材的根基。正如特级教师霍懋征所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理清知识脉络,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易错点,挖掘知识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深度和所蕴含的价值情感,更重要的是探求将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的途径。 
  2011年版思品课标明确提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应重视教材,做适当的调整、补充或开发。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创造是必然的。 
  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情是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教学活动设计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否则适得其反。有这样一则教学反思: 
  在讲《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留一份“爱”的作业,让学生给父母洗脚。上课时教师让洗过脚的学生举手,有一个学生没有举手。面对教师严厉地追问,学生怯生生地回答:“在一次车祸中,我妈妈死了,爸爸失去了双腿,我只能给他洗头。”当时教室里空气凝固了,静得可以听到心跳声。教师一下子惊呆了,急忙紧紧抱住那孩子,连声说对不起。 
  这是多么失误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孩子的伤害,那刺痛的话语就像钉在墙上的钉子,永远地留下了疤痕。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中,“爱”的作业是开放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各种形式的“爱”的作业。但无论怎样创新,教师都要遵循适量、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作业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生活情境,做到入境入情,这是课堂活起来的源头 
  关于情境的含义,德国一位学者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就像汤之于盐。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要让我们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生活。 
  例如,在讲授《感悟青春》一课时,教师精心录制了“秦冲同学的一天”生活视频,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生活的同时寻找自己青春的影子,从而领悟青春的内涵。这段精彩的教学设计正诠释了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理念,即“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生活化的世界,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正做到了学习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真正探究问题,做到思维碰撞,是课堂活起来的主线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九年级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这一教学设计中,有位教师选取了一段偏远山区同龄人的视频资料,看完视频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1.独立思考: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为什么? 
  2.合作探究:(1)假设他转入学,来到我们班,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帮助他?(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与弱势群体的接触或偶遇,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以后你又会怎样做?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环环相扣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积极讨论起来,通过问题探究纠正了“90后、00后”的孩子忽视他人精神需求这一普遍问题。 
  可见,教学设计活动前和活动后教师都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活动后应提出问题,问题要有深度和梯度,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并通过问题探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达到学以致用。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这才是真正教学的真谛。 
  所谓教无定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善用、妙用竞争,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