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后进生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后进生的成因,找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 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象我们这一类普通的中学,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后进生的素质问题,它比其他问题更有重要性和现实性。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通常是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先进生后进生是少数,中等生较多。后进生通常指的是班级中那些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虽小,但活动能力大,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尤为重要。

二、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极力宣扬个人享乐主义,标榜目空一切的个人英雄主义,炫耀金钱至上主义,等等,直接影响和侵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社会上的不良观念与学生接受的教育不一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生息之地,是影响孩子最原始、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合理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庭成员对他们异常疼爱,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导致青少年学生形成贪图享受,骄横任性的性格。近几年来,我校对后进生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后进生的家庭都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家庭情绪和道德气氛不良;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有些成员品行不端、行为不轨;家庭缺乏温暖(特别是单亲家庭);一些家庭教育不当,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等都给子女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在学习或品德方面表现出波动。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青少年能否在学校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教育体制中的问题便暴露出来。

1、道德教育的薄弱

现在评价一所学校,往往仍然看重其升学率,大部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品行;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重优生轻差生。这样,良好的道德行为没有在学生心目中得以强化,差生的逆反心理不断增长,对自身悲观,对环境厌恶,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走上极端。

2、法制教育薄弱

现在普通中小学均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除了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外),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学校的法制教育十分薄弱(只局限于每学期召开的一、两次法制教育大会),导致很多青少年没有起码的法制意识,没有罪与非罪的界限,这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

3、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之一。

在中小学中,不尊重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有些教师动不动骂学生笨、蠢,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个人因素——心理障碍。

后进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最常见的:

1、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来自他们自我认识的偏差,他们因犯过错误,受到批评、埋怨、训斥,常处于“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因而心态消极、缺乏热情、自暴自弃,自认为“烂泥扶不上壁”,放弃个体的追求,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觉得永远都比不上别人。

2、戒备性心理

有的后进生由于多次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又未及时得到应有的肯定,于是感到教师不相信自己,感到自己处于被监视地位,所以对教师、家长、同学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之便形成一堵精神之墙,谁的话也听不进出。

3、逆反心理

在教育后进生过程中,我们有时没有把学生当作能动的、独立自主的人看待,尊重他们,创设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是把他们看成另类,对他们的缺点过失,动辄靠权威压服,靠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办法,简单而粗暴,因而造成学生产生畏惧、防卫等消极心理,诱发出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

4、厌学心理

后进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对学习认识产生偏差,再加上学习上的失败多于成功,当有少少成功时又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及时肯定、表扬,而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在学习行为上表现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产生厌学心理。

三、对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一)、立足学校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在每一所学校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对这部分学生,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和教师都认为是一种负担,在思想上厌弃他们,在行动上不关心他们,甚至鄙弃他们,把他们推出学校,推向家庭,推向社会。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当然也应该包括后进生。应该认识到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本身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他们是能够达到基础教育的目标的。只是因为他们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习惯等起点低,心理素质比较薄弱,再加上“动力系统”的内部机制不够健全,他们才成为后进生。因此,如果我们针对他们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如果我们把改变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对他们充满爱心;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内部动力系统,那么后进生也是可以进步的。因此,要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用成绩好坏判定学生好坏的陈旧标准,不用固定的尺子和框框去衡量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显示才能的机会,促使他们身心向好的方面发展。

2、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环境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一个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精神环境相结合、静态的自然环境与动态的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对青少年有着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对培养后进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社会中各种不良影响对后进生的侵蚀,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应以“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为先导。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实践性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后进生往往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加上心理素质上存在的种种障碍,对社会、对集体、对教师、对同学、对学习总会存在不同程度上行为的偏差。因而,通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端正接受教育的态度,就十分必要。我校在实施“差异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的“养成教育”,使后进生在转化认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尊敬师长、讲究礼貌、遵守纪律、自觉学习等方面都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我们学校从前几年开始,在各班级中开展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后,后进生群体也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提高后进生的思想素质过程中,我校还注意到两个结合:一是把培养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校园配套活动把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二是把思想教育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师应以自己良好非智力心理品质影响后进生,对他们的各种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与表扬,以便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3、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

其一,为了掌握后进生的情况,我校建立后进生档案,实行跟踪教育。档案主要由班主任填写,把每一次谈话、家访、谈话的内容及其学生在此之后的表现均记录在案,以积累经验并为新接手的班主任积累资料。

其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后进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以往的评价,往往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样,后进生挫折多于激励,沮丧多于快乐,这种评价使后进生无法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对后进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后进生的某些长处。

对后进生评价,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做法: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要求教师对后进生按其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目标,包括德育目标及学习目标,教师定期与后进生一起检查目标实行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当后进生有所进步,期末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应该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

(2)、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树立榜样时,除了有先进的榜样外,在班级、学校中,也应该有后进生进步的榜样。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后进生觉得榜样并非高不可攀,而且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表彰一两个,激励一大片”。例如我校设立的学习进步奖,对原来学习较差的但有了一定进步的学生,公开表彰,给予奖励,便促进了一批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情感激励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教师多关心热爱后进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交朋友,这本身是一种情感的激励。我校开展的“师生结帮教孩子”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情感激励,使后进生感到人格被尊重,因而乐于接受教育。

其三,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例如,进入新年级新班级的时候,后进生有“告别过去,调整形象”的想法与念头,这是个转变后进生的好机会,班主任从开学第一天就鼓励和帮助他们,可促使其将“调整”的欲望付诸行动。

4、联系课任老师,针对学习后进生,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后进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1)、根据后进生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摸清后进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后进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后进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后进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后进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

(2)、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后进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

由于后进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他们应该降低起点,把起点放到只要他们努力一下便可以到达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后进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启动他们内部的“动力系统”机制。此外,后进生往往注意的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所以教师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以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德育的渗透,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后进生从中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与感染。逐步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拓宽转化渠道,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取得一致,并密切配合才能奏效。当家庭与教育出现严重分歧或配合不够时,将出现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五天正面教育,被周末回家的两天不当的教育或社会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这种现象有人把它概括为“5+2=0”。为了使“5+2=7”,我们把后进生转化工作拓宽到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避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后进生的不良影响,我们办起了家长学校,通过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家长针对小孩的个性和表现开展家庭教育,从而提高家长抓好家教工作的认识和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去年11月我校针对学生打架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召开了有打架记录学生的小型家长会,向家长汇报了学生打架情况,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办法。会后与会的家长都认真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及时转化了他们的思想。平时还要求班主任深入家访,与家长多沟通,找准家教存在的问题,纠正一些家长的不良教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

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我校还聘请了派出所的指导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教活动,并给师生上法制课,提高学生对法的认识,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三)、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

针对上面提到的几种后进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他们施以爱心,从情感入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反映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倾向。情感具有两极性,既表现为提高人的活动能力的积极情感,又表现为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的消极情感。教育实践证明:从积极的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后进生的情感与尊严,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实现思想意识的迁移,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弄清真相,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的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压力。而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帮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后进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参考资料:

1.江月孙、王新如主编《班级管理学》,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2.李红《怎样对待品德过错行为的学生》,《小学德育》,2001年第十九期。

3.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