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创设情境,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魅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营造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断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其内涵,可以更好地提升课程的质量。融入音乐情景,情感诱导,激发学习欲望;融入生活情景,以旧引新,引发探究欲望;融入时代背景,与时俱进,调动求知欲望;融入学科情景,触类旁通,增强学习趣味都是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 情感诱导 生活情景 课堂魅力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营造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生动地勾勒出课程内容的场景、景象,深入理解课程相关内容,产生内心情感的反馈。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强调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以现实生活为教学根本,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断发展进步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大众认可。因此,情境创设也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焦点话题。根据作者多年积累的历史教学经验,历史这门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方式。
  一、融入音乐情景,情感诱导,激发学习欲望
  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出生在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听着流行音乐,看着电子小说,玩着电玩长大,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而对相对传统的通过阅读书籍学习知识的方式就不那么有兴趣了,甚至有些学生完全没有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因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成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内心对课程的认可,就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改革开放”前,先播放董文华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其歌词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求证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在讲授“民族平等”相关知识时,师生齐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讲授“三国鼎立”这节课之前播放歌曲《三国恋》;在讲授“全民族抗战”时,先播放一曲《团结就是力量》。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不仅欣赏了优美的旋律,更在歌声中重温了历史,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节课时,齐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当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学唱时,这首当年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使学生深受感动,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跨过波涛汹涌的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新想法的火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作者在讲授“九一八事变”这节课时,播放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将学生一下子带入了20世纪30年代,一群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在东北土地上肆无忌惮地作恶,迫使千千万万的东北人民离开自己的爹娘、自己的家乡,从而使学生从心底发出阵阵的呐喊!歌曲结束,学生还沉浸在歌曲里。作者借此导入新课,在情感的驱使下,课堂被有效地激活,效果也很好。
  引用歌曲是中学生很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形式。人们的思想感情是可以用音乐表达的,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歌曲导入新课,不仅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相关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融入生活情景,以旧引新,引发探究欲望
  利用生活情景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现实生活场景,架起书本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的世界里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会将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相通,学生就不再感觉教材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得到了提升。还可以从知识迁移的习惯出发,以旧引新,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节课时作者是这样导入的:
  师: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主要是关于衣、食、住、行等方面。
  生1:我居住的是别墅,有160平方米。每天早晨喝牛奶、吃面包,司机送我上学。
  生2:我家五口人挤在52平方米的平房,我每天坚持步行上学。
  生3:我从头到脚穿的是名牌运动服,既潇洒又很舒服。
  生4:我每天吃白米饭,吃的菜不是新鲜的海鱼就是时令的蔬菜。
  师:同学们,你们每一天的生活确实很幸福。现在请你们大胆地想象一下,170万年前我国远古居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辉煌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无比自豪和骄傲。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170万年前,探索我们千年文明的起源。
  三、融入时代背景,与时俱进,调动求知欲望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让学生从各种活动、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让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北方民族大融合”这节课时,作者是用这样的情景导入课堂的:“同学们,你们吃过辣椒吗?它还有另一种称呼是什么?”有学生轻语:“胡椒。”“对,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名词带有‘胡’字吗?”学生边思考边回答:“胡萝卜、胡扬琴、胡麻饼、胡服。”“你们可知道这些名词里为什么都有一个‘胡’字?这种现象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
  再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这节课时,作者先用投影仪打出包场百佳惠超市一幅可口可乐的广告牌。然后向学生呈现可口可乐公司的相关简介,接着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两瓶可口可乐实物,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触发,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就营造起来了。
  四、融入学科情景,触类旁通,增强学习趣味
  例如,在讲授“西方文明之源”这节课时,作者通过创设做数学题的情境来讲述雅典人克里斯的政治生活。克里斯是雅典城郊区的一位平民,今年(前379年)五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拥有两个妻子,共生育五个孩子。最大的男孩32岁,下面依次是他的三个妹妹,最小的男孩12岁,尚未成年。他家里还雇佣四个奴隶佣人,是两对夫妻。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克里斯决定带领全家去雅典,他们去参加每十天就开一次的公民大会,国家内政外交的大事都由公民大会决定。请问他家有几张选票?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数学推理题目,学生对雅典城邦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突破了重点:雅典只有成年的男性公民才享有政治权利。这样,破除了传统历史教育“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结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的特点,有效设置最佳的教学情景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历史课堂要想借助情景绽放魅力,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景设置点,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学习|学生|历史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