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新课改浪潮,创历史教学新风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从2002年9月起,我校开始了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三年来,我校历史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由“死”的东西变成了“活”的形象。我们通过课堂分组合作探究、访古寻觅、仿古制作、课堂历史剧创作和演出、乡土历史社会调查等途径,构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学生在新的历史教学天地里,学习潜能得到了最大发挥,思想情感得到了全面培养,各种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我们有20多篇新课改教学论文获得了省市一、二、三等奖,参与编写出版了4本新课程配套教材,2003年安娜老师的说课比赛获大市一等奖、2004-2005年谢韵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案比赛获得了市区一等奖,2005年上半年谢韵老师的新课改对外展示课获得了历史教研室和大市近百名同行的高度评价,袁春霞老师为英国同行开了双语教学课和孙剑老师为日本同行开的历史研究课均获得了好评,等等。
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校在历史新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问题思考。
一、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1.突出一个“新”字——新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旧的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必然会影响到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与贯通。旧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确定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改精神和理念,实现五个转变:第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第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第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第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第五,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单一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2、明确一个“改”字——课程功能的改变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生学习评价过于强调考试分数的单一标准。从而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尝试采取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评价机制,如创设教学课堂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由教师或学生多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知识的口诀,图示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了平时表现、历史小论文撰写(或历史小制作)和期末考试三者综合考评。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落实一个“变”字——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认真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受不到知识。学生因而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所以,在新课改中,我们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则从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客体向学习的主体转变。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实践,我们看到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由此,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多样的教学形式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述南宋抗金时,教师布置了“如何评价岳飞抗金”这一探究课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整理答案,并指定组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在班上组织辩论赛,形成了“创设学生活动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形成反馈——师生互动、拓展思维”这一教学模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节课上安排一个学生讲述他所喜欢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小故事或者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感受理解历史,如讲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表演《商鞅舌战群臣》;讲述三国鼎立时,学生表演《三顾茅庐》;讲唐代民族关系,同学又表演《文成公主入藏》……精彩纷呈的课本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新课改的又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讲述活字印刷术时,教师让学生自行成立四人一组的活字印刷小组,挑选喜欢的字样,用小刀在橡皮上刻出各种字体后,进行排版和印刷。之后,教师组织评选小组,选出最佳印刷小组,并冠之以“小毕升”的荣誉称号。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拓展历史教学的空间,挖掘东林党史料,结合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开发了校本课程《止水微澜》,并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历史的社会调查,例如“喜看新变化”、“南禅寺考察”、“千载运河现状考察”,使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发挥了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
二、实施新课改所面临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大变革,但是,在这个变革中,由于原有的教学方法的惯性,我们或多或少感到把握新的教学方法的难度。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
第一,新课程特别提倡开放式学习,提倡学生拓宽视野,大量涉猎各种历史信息。但我们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学生无法有太多的业余时间;二是当今各种传媒渠道畅通,学生大量接纳的信息良莠不齐,很难甄选;三是大量的外来信息与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在这里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工作、组织工作,把握好大局,便成了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很好发挥作用、如何把握好适当尺度,是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
第二,新课改特别提倡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讨论。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知识水平不高,人生阅历较浅,理解能力有限,讨论往往纠缠于细枝末节,难以深入,难以达到预期的启迪智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大班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探究状况也很难把握,所以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的矛盾也很难解决。这个矛盾恰恰又是目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学生们自由思考,积极讨论。课时限制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种学习方法只能浅尝辄止。
第三,新课改是一项强调整体合作协调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科之间的协调性差,每个学科都强调实践,查资料,写调查报告,一哄而上,学生无暇兼顾,甚至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施不足。与新课改相配套的社教、课程、信息等资源相对不足。主要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短缺,教师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制作教具、学具,又要钻研教材,影响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也造成了新课程教学的困难。
新课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只是才开始,也免不了紧张,但我们坚信,我们会克服困难,摆脱迷惑,积极学习,取长补短,上下而求索,经过不懈的探索,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