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高中教师备课中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备学生和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不揣浅陋,主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教师的理念不够“新”或“吃”得不够“透”。新课程的理念包括对历史教材、历史课堂、历史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历史的教学评价等等多方面的正确认识。历史的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换言之,历史教师曾经接受的教育模式和多年来从事教学的传统习惯,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于我们的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是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备课。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案例:笔直有幸曾参加过全省新课程调教比赛。有的参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每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要求其他同学一起鼓掌。这是在一些教师看来也许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我认为,倘若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几乎折服了所有的听众,这样的掌声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声音,那也无可厚非。但我稍作估计,他的一堂课,掌声竟达10多次,课堂是“热闹”了不少,时间却浪费了很多。还有的教师在讲到五四运动的精神时,冷不丁来了个“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其他教师在尴尬之余,也不得不站起来,表示对国歌的尊重。其实,这样的爱国教育活动完全是可以在历史课堂之外进行的。表现在历史课堂上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备课前,对高中历史课堂活动的理念认识的不足。高中课堂的活动设计一定符合高中生的比较理性的心理特点,弄不好,被学生所取笑;活动的目标性要非常强;活动内容一定要有价值。盲目无效的活动只是浪费时间。
二、教师的知识不够“用”。新课程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过去我们教师主要精力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年复一年就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长年凭经验性的教育知识开展教学,也不注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对我们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冲击。所以,在面临新的教材内容时,我们感到了诸多困惑,一是感觉缺乏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素养。例如:在必修Ⅲ思想史模块中,有关西方人为主义的思想的单元,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觉得内容陌生和棘手。还有近代现代西方的科技成就,历史教师自己都有些弄不明白,在备课前,不得不先求助于物理化学教师;二是感觉专业知识的广度不够,前沿知识的占领不够。由于缺乏知识的更新,有的教师多少年都是教学生划杠杠,总是教那么几问题,那么几个观点,一用几十年。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是缺乏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方面的知识。例如:高一几个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他们拟订了自己感兴趣的两个课题——《玛雅预言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和《我们中学生眼里的中国电影》,请我指导。说实话,我除了能提供一般性论文写作和方向性的指导之外,在专业方面,我几乎就是门外汉。倒是学生研究的成果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教师通过怎样的途径、怎样的方式、利用什么时间,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其实是我们在参加课改前和备课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教师就无法真正的应对新课程改革。
三、教师的能力不够“强”。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文化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体现在教学中。具体说来,新课堂要求教师应具备这样的能力: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发起并维持课堂的多向活动;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开发和整和课程资源的能力;捕捉教学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备课前,教师的开发和整和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求凸显。过去教师的课程资源来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参,知识结构就是教材先后编写顺序,对新课程的新教材来说,这一套已经是行不通了,因为内容已经大大增加,教师首先必须学会选择,然后教会学生选择。
案例:笔者曾听过一堂课,是人教版必修Ⅰ模块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教材就将旧教材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章内容合并成一节内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按事件的先后顺序和事件的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评价等程序进行。实际上是将旧教材内容用快语速和快节奏压缩成一堂课,结果教师匆匆忙忙,学生紧紧张张,好不容易讲完革命胜利,大家同舒一口气,俨然也经历了一场教学“战争”。很显然,这一节新教材资源,必须重新整和。比如:既然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能不能就可以将两场战争放在一起,进行历史比较性教学?我觉得,整和了两场战争后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避免重复和单调,整体性会更强,学生的了解也会更加清晰和深刻。不能简单按新教材拼盘式的编写模式上课。否则上下来,教师感觉很沮丧,学生也觉得内容多,负担重。
四、教师的时间不够“花”。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更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完成从思想到行为方式的变革,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的:从书上学、从网上学、与同事一起探讨学、走出去学、引进来学等等。这都是备好课前题。实际上,我们的教师是没有时间真正做到这些的,自然备课质量就受到影响。这其中客观的原因之一,就是的教育部在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课程改革的要求,却没有修定教师的工作课时量,各学校仍然是沿用多年前的12节/周课时量。在这种政策的导向下,中学历史教师所带的课一般是超课时,甚至还有其它的任务。所以,参与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后,教师往往感觉是身心疲倦,仔细一想,却又不知道做了哪些对课改有意义的事情。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相关领导部门切实有效的支持。
五、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有点“高”。高中新教材的专题化编写体系,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编年史体系熟知的前提下。事实是,由于历史课在初中的“副科”地位,学生对历史知识除了零星的记忆外,几乎一片空白。这给我们的高中的备课和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案例:必修Ⅰ《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教材并没有叙述1787年前的美国历史,因为初中教材已有叙述,学生已经淡忘。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如果不做补充的话,学生就难以理解,“美国为什么能拥有如此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是,倘若教师每每分析高中教材的历史问题,都要重提初中知识的话,我们很难在36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所以,究竟进行怎样备课设计,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弥补学生高初中历史知识的裂痕,是值得大家去探讨的问题。
六、新教材一些内容的编写有点“粗”。新教材为了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她必然有着诸多方面的优点,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她还是新事物,也会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主要是涉及一些具体内容的编写,有的略显抽象,理论性太强,如:政治史模块《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和思想史模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有的略显庞杂,如:政治史模块《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史模块《古代商业的发展》;新教材的不足,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变抽象为通俗,变庞杂为清晰有序。这需要教师花很多功夫去用心、用智慧去设计教学。
关于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依据历史教师本身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个人素质的差异,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在新课程改革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在备课中还遇到其它的问题吗?你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愿大家集思广益,众人拾才火焰高,一起来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做得更好!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论文|高考分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