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初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六条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帮助和高效适时的处理等条件。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又称网络探究学习。目前,网络探究学习正渗透在各学科中,而它在历史学科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互联网上有诸多的历史网站,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对历史的不同认识,宏观到历史进程、社会形态的划分,微观到某个事件发生的年代,还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由此可见,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必将开辟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一、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为探究学习的意义建构提供了最完美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各样的信息,将四通八达地连通到每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网络信息的超文本特性能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将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网络信息的多媒体特性能使信息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处理和生动表达……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信息储备和研究基础。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登陆和历史研究相关的网站,搜集到与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得到准确的结论。

这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者对历史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是他们进行意义重构的最完美的学习环境。例如,系统而又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习者找到了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的历史原因;也能从多方面了解某地的人文地理和发展变迁;更能系统、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某一历史人物;在丰富的信息支持下,学习者的历史知识结构得到了有组织的建构,使其更清晰、合理。

2.网络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探究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的显著特点是人机交互,通过交互,学习者的每一操作都能立即得到反馈,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研究的课题;通过网络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展示研究成果,并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帮助……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学生始终以自主的精神参与,以积极的姿态开展研究。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只有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全发挥,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所以网络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探究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网络信息的联系性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因特网把全世界的计算机联结在一起,使得世界上每一台上网的计算机操作者都能和网络上的其他人联系,一起讨论和研究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在网络上,学习者通过搜寻,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从他们那里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得到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专门的BBS和E-mail,学习者可以把问题发出去,不久就会得到帮助和回音,那些令学习者绞尽脑汁的问题往往能很快迎刃而解;通过发布网页,学习者可以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供他人评论、质疑,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更为圆满;通过网络交流,学习者能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见解和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说,网络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一定有很强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研究中也培养了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例如,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局域网提供一些课题及相关指导给学生,让对某一课题感兴趣的学生在网上组合成一个集体,通过合作和分工,让学生进行个别研究和网上交流研究,借以教师的及时指导,从而顺利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这种方式对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从2000年开始,在地方史教学中引入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流程,初步构建了基于网格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探讨了这种研究性学习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就以地方史教学《镇江·金山》为例说明。

二、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下:

1.情景体验阶段

主要任务:获得更多更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在具体问题情景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

教师的支持:激发兴趣,关注感受。

基本活动形式:网上信息浏览、热点交流;日常的课堂地方史教学;参观镇江金山;访问金山寺庙的慈舟方丈;专题讲座等。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是具体情景中的问题,是个体的兴趣、体验下的问题。通过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和鲜活、生动的真实生活的感受,金山这座神秘之山以她的凝重、厚实的文化感染着学生,学生提出诸多问题,如:“江山一览”中为什么“览”字显得瘦小?茗山大师的佛学究竟有多深?等等。

2.课题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帮助学习者把问题转变为课题。

教师的支持:信息咨询,思维点拨。

基本的活动形式:课题的可行性探讨活动包括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网上咨询(有效的活动);确立课题、拟定课题书(包括实施的步骤、分工、目标等)。

这一阶段一定要对问题诸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准备状况来组合人员,确定课题组。通过实践确立了以下一系列课题:《白蛇传与金山》、《康熙与金山》、《茗山大师与佛学》、《神秘的金山》等,每个课题组有4-10人不等。

3.研究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研究活动的实践和体验。

教师的支持:实践支持,关系协调,意志鼓励。

基本的活动形式:对网上(各大网站、地方网站)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编号、分类;查阅镇江图书馆的资料;组内的质疑、答疑(网上);资料的分析、批判、筛选。

这一阶段,是研究性学习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通过校园网发布有关历史课题研究的网页,教师对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以避免在研究学习中走弯路。同时在网上提供师生进行交流的讨论区和成果展示区,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每一研究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提出相关任务,并在情感上支持、鼓励他们。

4.总结反思阶段

主要任务: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教师的支持:成果展示,评价,激发新问题。

基本的活动形式:小组整理研究报告(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者在网上整理),组织交流会(可以请专家指导,同学旁听);推广成果(提供发表文章的机会);展示交流中的创造性表现;通过发布网页进一步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总结交流,学生对镇江金山历史的演变有了丰富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乡之情,也为自己的家乡有金山而自豪。同时他们的成果又丰富了镇江文化。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也渐渐地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寻找网上有效信息。

三、开展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师的责任将更大,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

二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在学习中不能用传统的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把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表现扼杀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之下;不能仅以论文的获奖、发表与否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高低,而应从认知、能力和情意目标全面评价。

三是强调“研究性学习”,但不否定“接受性学习”。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也结合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如教师对学生的集体指导及辅导、参观学习、听导游的讲解等来实施研究。实践表明,只有将现代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搞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

[收稿日期]2002年2月

[作者简介]李冬梅,女,1969年出生,江苏丹阳师范学校历史教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