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诗意颜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名师简介: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2002年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重庆市市级课题“中学语文活动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主持人。2003年,执教的优质课《生命?生命》由河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主持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视频案例,获重庆市一等奖。执教国家、市、区级示范课或观摩课十多次,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在重庆市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均获得一等奖。发表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主编了《作文兵法》和校本教材《点燃创造的火花》。

在我的少女时代,书籍和食品一样匮乏。那个年代,留给我的记忆除了饥饿、贫寒、劳苦之外,还有秸秆编成的风车,太阳花编制的花冠,一颗蚕豆、一根野草、两粒野果制成的小金鱼;躺在青青野草作褥的席子上数星星的情致,山野间的青草气息,流动的花的香味……我一生追求的自然、自在、自由就是在这时一点一点地渗入我的心灵,在悠悠岁月里沉淀。贫穷没有给我知识,但给了我一颗诗心,这个时期就是我诗心的起点,这颗心能让我自在、无怨地生活。

1982年,我来到四川师范大学求学,在这里,我才开始真正认识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和智慧之美。感谢庄子,让我懂得陶醉自然,坚守自己的一片星空;感谢孔子,让我明白积极进取的人生是美丽的;感谢李白,让我知道仕途不成华章永恒……。宏大华美的汉赋、气贯长虹的唐诗、千回百转的宋词……连同狮子山绵绵不尽的铁轨、铁轨两岸的数里洋槐、满山遍野的桃花、无边无际的果园、沁人心脾的幽香,一起涌进我的心里,让我的诗心充溢起来。

1986年,还带着几分稚气的我来到重庆字水中学。初上讲台,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我忐忑不安。至今犹记我上的第一堂课是《荷糖月色》,讲了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是,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会心的笑容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从此,我不再畏惧讲台,因为我知道,站在那里,我是美丽的。由于应试的需要,我长期在高中一二年级徘徊,正好让我免去了太多的应试束缚,我可以凭着我的热情带着学生去领悟文字之美,记得有一篇文章《雨中登泰山》,当时我实在无法强加给文本以更高的思想意义,我只给他们说这是做题时需要这么回答,我们只需要探求“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趣”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寻找风雨人生路上的诗意。多少年之后,当那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我身边的时候,他们还忆起老师上《天山景物记》时穿的衣服,陶醉的神情,说从那时起天山就成了心中永远的梦。我用青春和热情耕耘,用单纯而炽烈的情感织梦!我以青春率直的作风,热情洋溢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1994年,我来到重庆南开中学。这是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系列学校之一。我们的老校长从私塾教书开始办教育,在军、政、官、商各界人士之间周旋,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功在千秋,泽被子孙。当年,南开的学生和教师是在一种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在那里学习是自由的,教育是开放的。它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由精神。我徜徉在校史陈列室,在永不退色的记忆中体会张伯苓校长的教育思想,在只言片语的回忆中追随南开首席语文教师孟志荪先生的形象,在南开师生的辉煌业绩中体悟“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内涵。张发光老师的智者风范让我心醉,左瑞林老师的飘逸灵动让我神迷。我默默吟唱“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为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么一点点沾沾自喜而羞愧,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是情感的感染,还要有思想的传承,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诗意栖居。海德格尔说:“真理还有一种生成方式,那就是思想者的追问。”当芦苇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时候,我问自己:我的蕴积丰厚吗?我找到了文本最美丽的部分吗?我有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吗?我的教育是引领孩子在进行精神的探险吗?

于是,我又一次开始了大量的阅读,我读杜威,读夸美纽斯,读苏霍姆林斯基,读陶行知,读叶圣陶……读于漪、魏书生、钱理群、王尚文……在阅读中,我聆听到智者的声音,触动了思想的灵光,我渴望进入思想的境界,弹奏思想的乐章。

我越加厌恶刻板、教条、贫乏、单一的文本阐释,日益鄙弃丧失个性、丧失独立性、丧失思考力、丧失创造愿望的教育。我告诉孩子们“水”可以“很活泼”,“小路”可以“自信地伸向大路”,冰雪消融,“小溪”可以变得更加“开朗”,雪化了不只是水,还是春天!我告诉孩子们:很多东西老师根本没有能力去教你们,只有靠你们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和思考。老师说的只是老师个人见解而不代表真理,你们可以勇敢的反驳,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来决定接受或拒绝。老师并不是知道一切,世界上也从来没有神,你们聪明的脑袋不该储存“标准”答案,而应腾出空间,去质疑、去思考、去创新!

我在思考中获得发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充实,我因思想而沉静和恬淡,因思想而宽容和真诚。我思想,我美丽!我不再只是和孩子们一起迷失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还要引导孩子们品味出《孔乙己》中的愤怒和悲悯;体会到《麦琪的礼物》除了对爱情的讴歌,更有对小人物的不幸生活的感伤;认识到《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不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主要的是揭示人性的弱点。

  2002年,我开始致力于活动教学研究,作为“中学语文活动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课题总负责人,引领实验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的基本模式,为语文活动教学在开发创造能力方面探索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出版了语文活动课教材《点燃创造的火花》。课题圆满结题,评审组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活动教学的系列活动推动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总结提炼的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本、源、花、果’的基本策略有新意,具有推广价值”。

一个普通老师要完成一项课题的研究,其中的甘苦难以言说,但我是快乐的,我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帮助,尤其是我的老师——重庆师范大学李丽教授的指导敦促鼓励,促使我一步一步地坚持探索下去。我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实验教师作出了榜样,为学生创设出五彩缤纷的语文环境,开辟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文活动课堂。我设计的语文活动具有科学性、系列化特征。比如“我爱读书”系列活动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一进校办“我读了……”手抄报,回顾过去的读书经历,进而想象作文竞赛“如果没有了书……”,举行“名人说‘书’”故事会,阐明成长不可无书的道理,让学生认识书的价值。初二“一句话书评”比赛到质疑活动“吾爱书,吾更爱真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读出自我”,要有自己的思考,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初三的“网络是否会取代书籍”辩论会和“无悔的选择”访谈活动,促使学生爱书藏书,终生以书为伴,最终完成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任务。

一个个专题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戏曲大观园”、“戏曲大擂台”、“月球奥秘知多少”、“趣味数字”、“科学VS文学”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孩子们要阅读、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通过查阅资料或合作交流,他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自觉性,习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创造能力得以提高。春天来了,我组织开展“南开春韵”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观察校园,看看春天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来了,每有发现,就在小黑板上公布。当寻到你认为的最美最能表现春天的地方,就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或用你的笔把它画下来。交流展览时,必须在照片的背后写上标题、拍摄(图画)地点和作者。然后评比颁奖。完成之后,每个同学写一篇文章,反映自己的寻春过程。“南开春韵”韵味悠长,杨靖同学到了夏天还在回味:“现在已是初夏,这闷热的气候使人不由得又想起春季的美好。我感到庆幸,要不是那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恐怕对这短暂的美好记忆已所剩无几,现在看着那一些珍贵的“南开春韵”更显得生机勃勃,心中又荡起浓浓春意。”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哪里只是春天呢?悟夏(“我眼中的夏天”诗画展),品秋(诗库寻宝),赏冬(网上赏冬,用电子贺卡向你的父母送温暖和“让冬天不再寒冷”)等活动,那一种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创造的激情呢?

探索是无止境的,如果我们肯把生命放进去,孩子们会在清朗的心灵里记录生命中所有的美丽。

有人说:生活是最美丽的元素。诚然,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人性最美好的一切都能在语文中找到。我能够找准课文和学生的情感点,发掘课文美感,教出课文情感,让语文课散发出语文的魅力,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把他们培养成情感丰富、情趣健康、有独立思想的人。这一切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语文的忠诚!“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是不可能的事。只有热爱生活,把生活之源引入语文之流,语文教学才能源远流长,才能根深叶茂。

我有一颗善感的心灵,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日日在生活,处处可观察,决不能熟视无睹,一个对生活麻木的老师怎能让孩子们停下脚步来观赏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我的语文课堂总有新鲜的东西,那是我善于用语文的眼睛看世界。

  在我的阅读之路上,在我的旅行中,我总能品出语文的味道。我能从丽江的“忽悠客栈”说到重庆的“外行火锅”,深入浅出地讲解“反讽”;从郭靖和杨过讲儒道精神。当孩子们觉得《诗经》的“兴”离我们很遥远时,我可以列举很多例子,让他们知道跨越千年,远古的声音仍然那么清晰的回想在耳边:“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你而变”(招商银行的广告);“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朵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朋友希望做到永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在心底深深保留”(短信)。我可以这样讲解议论文的三要素,李敖先生说过:“生气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骂别人是王八蛋,可是我能够证明别人是王八蛋,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别人是王八蛋”就是论点,“证明别人是王八蛋”就是论证,“证据”就是论据。讲驳论,我会从《射调英雄传》说起,黄蓉身负重伤,郭靖背着黄蓉求见段皇爷,段皇爷四大护卫——“渔、樵、耕、读”把守四个关口,黄蓉郭靖已过了三关。最后“读”在文字上又输给黄蓉,心中惭愧,却见黄蓉洋洋自得,就想取笑她一番,说黄蓉郭靖“大违礼教”(论点),因为“‘孟子’书中有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论据)黄蓉驳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并吟诗曰“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此处黄蓉的驳斥最为精彩,四句诗直指孟子文章的软肋,驳斥了对方论据,从根本上动摇其立论的依据。孩子们听来自然兴趣高涨。因为我热爱生活,热爱语文,我就能在熟悉的地方发现语文的风景,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的语文,感悟生活的语文。我坚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即将开始新的旅程时,我内心涌动着一份企盼,我希望我过去的将来的孩子们都能从生活中去汲取语文的养分,让那些带着田野露珠气息的诗情,穿过我们的心灵,融进我们的血液,然后,从我们地笔尖流出来,把它变成汩汩滔滔奔涌不息的溪流倾注给身边的人,滋润这片日渐干涸的土地。

  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其中说“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我“适意”之事是什么,什么能让我拥有无穷之“乐”呢?我想“适意”之事莫过于发现生活之美,传达语文之美。一天的劳顿之后,在一年的收获之后,在一生的精耕细作之后,在夜晚温暖的灯光下,为自己沏一杯淡淡的清茶,在乔治·温斯顿的《夏日》里,让一份坦然与恬淡随着淡淡的茶香飞入心田。为了这份诗意人生,我愿意奉献出我全部的心血和热诚。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年过四十,我依旧渴望成长,如同渴望春天!

(作者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