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探索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情境教学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行为,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为标准,让学生主动参与来展开教学实践。面对新知识新要求,情境教学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深入中学各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之中,但是缺乏的是系统的理论,尤其是缺乏细致的操作方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发展规划。 
  一、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姗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珊的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姗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姗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大早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姗父亲的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辨,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教学《交往讲艺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故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个同学还在小学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口红弄坏了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三、巧留时空空白,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如在学习《爱在屋檐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则材料:“一个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讲不清题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他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四、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景、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依托情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创设感染情境 
  教学情境应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有“境”无“情”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像死水一潭,“无情无味”,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冷漠刻板,难以亲近,难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传递信息,制造困惑;还要“情”足“味”浓,以情感人,以境传情。“情”“境”互动,既促进学生思考,又具有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作用,获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教师创设感染性情境要饱含激情,语言富有感染力;要充分利用歌曲、电视、电影、图画等艺术形式和现代化教学媒介,将文本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充满感染力的场景,或描绘成一幅幅让人触景生情的画面,或演绎成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思想被触动,心弦被拨响,心灵受震撼。 
  例如讲“一国两制”中“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我就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台湾同胞回乡省亲亲人相见时抱头痛哭,离别时依依难舍的画面作为背景,一边诵颂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充满相思之情、离别之痛的诗句和饱含哀愁的语言与催人泪下的画面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较好地表达了台湾人民因亲人分离带来的相思之愁、相思之苦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思念之情、思念之心,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教材知识,也在深切体验、感受台湾人民渴望亲人团聚、企盼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的同时,使自己的血缘之情、爱国之情得以升华,使推动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思想在头脑中牢固扎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情境|教学|学生|思想|同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